"再说了,"老朱公平的说,“我一向认为服丧期间禁止生子是不近人情的。"
【我知道各位友友看到尹昌隆的奏疏狂喜乱舞,感觉那完全论证了朱棣《奉天靖难记》里,指责朱允蚊的内容嘛。
朱允蚊就是□□,就是瞎搞,就是昏君,朱棣写的一个字没差嘛!朱允蚊,皇后未立,还去建宁采选宫女%……#¥…*啊,实在是太明清小黄文了!
Up不得不
遗憾的表示,尹昌隆的奏疏也不能完全认为是真的。】
"啊……"朱棣很失落。
"啊……"朱允蚊松口气。
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已经用单单一个“啊”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就在这时候,光幕一闪。
出现了《修后宫疏》全文。
朱棣就像在河里淘金沙的挖矿人,一边仔仔细细的品读那良言美句,一边长吁短叹。
“内官催太疾如风火,郡县被其折辱,小民苦其捶楚,公私烦扰,所至骚然。”朱棣啧啧夸赞,"多么文采斐然呐!尹卿,你真是真知灼见,洞彻世情啊!"
朱元璋:"……"
他本来在看里头夸自己执政三十余年,每天都起的很早的话,被朱棣这么一打断,嘎住了。
"能不能看点实在的,那都是泛泛而论。"继而,朱元璋认真的对朱允蚊说,"你太阳升起来了才敲钟早朝确实不够勤政。"
朱允蚊:"……"
【太宗实录写道,朱棣登基后,为表大度和安定人心,建文朝当官的各个臣子的奏疏,除了重要兵马、钱粮、数目存留,其他全都一把火烧了,不再追究里面是否有什么对燕军的不利言论,以示既往不咎。
尹昌隆的奏疏能完全留存下来,是因为这个人的奏疏……几乎可以说完全偏向朱棣。《地震疏》里写什么奸臣当道导致南京地震,什么违背祖制。
他最后又投了朱棣。
那就很难评价,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你们懂的吧(。在极其混乱的靖难史料里,各位可以去找这两份奏疏看,但不能完全当真,心里有数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允蚊重新抖了起来:“都是编的!四叔,你嘴上说着既往不咎,一焚而净,实际上是怕看到那些写你不好的东西吧!"
好巧不巧,这时候,光幕上又出现了那《地震疏》。
一片尴尬之中,朱棣飞速阅读,并立刻发现了那最关键的一句话——“时太祖皇帝罢中书陛六部,酌古定今,最为得宜。"
他理直气壮:“我就算是让他编,目的也是为了吹我爹!犯得着和你这种
自焚之人多嘴吗?”
【Up个人觉得,对朱允蚊四年执政最好的盖棺定论还是在两江、广西、福建等地源源不断的农民起义。
为了一视同仁,up在太宗实录里找到了一个建文时期,在南雄、韶州地区有名有姓的起义领袖,钟均道。
他在朱棣登基后遁入山林不知所踪,朱棣想要招安让他恢复旧业,但仍遍寻不得,最后以死亡结案。
记住这个名字,"钟均道起义"是对朱允蚊最重的巴掌。】朱允蚊:
朱允蚊默默垂泪,搞了半天,自己无论如何,都是赢不了朱棣的。朱棣则很满意:钟均道,记住你了,起义领袖!
【那么李时勉究竟对朱高炽说了什么?他的文集附录里有大概的描述:“时政日渐违节,赏罚予夺恩雠(仇)太过,鲜惬中外之望。
他主要是不满朱高炽违背祖制,不满赏罚尺度,不满邦交关系。】朱棣也不满。
“我都手把手教他了,怎么他就是学不会呢?肯定是待我死了,他就放飞了自己,哪管洪水滔天了!"
老朱又瞥了朱棣两眼:"是谁在改我的政策?"
朱棣:
千万不能让大胖儿进来,否则哪还轮得到他抱着爹的腿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