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秦始皇:“前秦!?”不是说秦国后人全被屠了吗?怎么还有一个前秦?
很快,秦始皇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五胡十六国时期,也就是魏晋后分裂动荡的时期,北方胡人入侵中原建立的朝代。
秦始皇沉默了,“……”胡人也敢用“秦”作为国号,而且还只是十六国之一,就算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也不行!
等等,有前秦,不会还有一个后秦吧?
秦始皇忽然觉得眼前一黑。
但秦始皇并未来得及多想,就被顾清瑜带跑了思路。
待听到总结,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说得不错,他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眼光!
只要是他办成的事,还没有办不成的。
只待李斯、萧何等人的新法整理完毕,他就能全国推广。
当年的商君之法能让秦国从弱国变成强国,历经几代国君的积蓄让他灭六国,一统天下;新法也一定能让弊端频出的大秦完成蜕变,巩固大秦基业。
为了这个,他也要努力多活几年。
他要看到新法成功。
秦始皇眸中迸发出势在必得的亮光。
不过如果天幕说的那些改革家都能来大秦就好了,这么多变法人才汇聚在一起总能总结出一条最适合大秦的路。
至于担心人多各抒己见会吵起来什么的,有他在,绝无这种可能。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高危汉武??”刘彻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哪里高危了?
就因为他频繁换丞相?
可在位五十四年换十三个丞相也不多啊!他父皇在位十六年,换了五个丞相,五个丞相里善终的也就陶青还算善终吧?
卫绾不算,卫绾的善终是他给的。
相比他平均四年换一个丞相,他父皇也不妨多让啊!
凭什么说他高危,大家不是都一样的嘛!刘彻忿忿不平。
唐太宗时期
“??秦皇汉武,没有朕?”怎么他还不够有魄力吗?李世民心里碎碎念道。
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也琢磨过来了,商君变法时秦国孱弱,在诸侯国中只是一小国;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北宋内忧外患,积弱积贫;
张居正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不是很了解,但从天幕的只言片语中也能了解到当时的大明正处于中晚期,否则何来续命一说。
刘晏和杨炎虽是他们大唐的,却是安史之乱后的宰相,是中唐时期。
故而几人得出结论:变法是为了强国、救国,多发生于王朝中晚期。
房玄龄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后,又道:“如今大唐正是开国之初,百废待兴,百姓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变法引起动乱。依臣看,法可以变但要慢慢来,不可贸然变法。
否则刚稳定下来的天下势必会再添动乱,得不偿失。”又不是大秦那种非变不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