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还得是《洛丽塔》!那部小说的未删减部分相当精彩。”
“Shiit!正研究文学呢,你能不能正经点儿?”
……
现场十分混乱。
大家都在讨论童真三部曲。
比起思特里克兰德的人渣行为,孩童之恶确实给人的冲击更大。
不只20世纪,
就算现代,大部分人也更不能接受后者。
这便是世俗认知。
陆时双手下压,
“好了,各位聊了这么多,说明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之间确实存在冲突。”
下面的学生不由得面面相觑,
因为陆时写得太好了,
他们都觉得,那甚至不是单纯的创作,简直像根据真人真事进行的归纳改编。
有人吐槽:“儿童文学这么写,确实有问题。”
他们真把童真三部曲当童真。
陆时连连摆手,
“你们可别冤枉我!不是说主角是孩子,写出来的就是儿童文学了。你们要是真把我写的那些书拿去给儿童读,小心他们第二天……啊,也不尽然,至少,《霍比特人》还是可以的。”
现场又是一阵哄笑声。
有人打趣:“陆教授觉得童真三部曲不算儿童文学,是因为小说最后,正义没能战胜邪恶吗?”
《狩猎》,
卢卡斯被站在制高点的人射箭威胁;
《洛丽塔》,
洛丽塔难产而死,亨伯特锒铛入狱;
《蝇王》,
五岛正人战胜天野桂一。
总结下来,都是邪恶的一边笑到了最后。
陆时沉吟片刻,
“其实,最纯粹的儿童文学,也不见得以好结局收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皇帝的新装》,以闹剧结尾;《海的女儿》,小美人鱼没能收获爱情……”
詹姆斯捧场地说:“我赞同陆教授。如果结局必须是正义战胜邪恶,那孩子们认知的,是‘一定要正义’,还是‘一定要胜利’呢?”
他写恐怖故事,也写童话,所以有发言权。
这个话题算是被带过了。
陆时又绕了回去,继续讲世俗认知和文学创作的冲突,
“童真三部曲并不童真。孩童的恶是纯粹的恶,成人的善是复杂的善……”
接下来,再没人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