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解释道:“《哈利·波特》的这个开头让我想到了《大卫·科波菲尔》。”
那是查尔斯·狄更斯的名作,
主角的童年也不美好。
萧伯纳说:“你知道为什么明明姨妈被强行塞了个孩子,有苦难言,而我们仍会觉得哈利才是更受委屈的那个吗?”
詹姆斯不由得回忆《大卫·科波菲尔》,
良久,他说:“因为哈利是未成年。就像那句话,‘孩子是无辜的’。”
萧伯纳连连点头,
“所以我才说,陆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角色的把控,已经有了接近大师的深度。这些角色,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但就是能塑造出哈利凄苦的童年。”
詹姆斯摊手,
“不塑造坏人却可以制造冲突,陆的其它作品也有不少运用了此种手法啊。”
萧伯纳笑,
“你可别忘了,《哈利·波特》是儿童文学。”
“啊这……”
詹姆斯无法反驳。
很多儿童文学,都是善的善、恶的恶,以此来教育孩子,进而传递勇敢、诚实等信念。
原因很简单,
儿童缺乏阅历,如果不让善恶泾渭分明,容易被带偏。
就连不是儿童文学的《大卫·科波菲尔》也如此,
主角的后爸是纯粹的混蛋,
后期的反派尤利亚·希普更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所以,《哈利·波特》才难能可贵。
萧伯纳说:“这本书里,或许只有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伏地魔才是大恶人。”
这话算是说对了。
也正因如此,《哈利·波特》的受众才不只有儿童,
因为它写出了人的复杂。
萧伯纳伸了个懒腰,又喝了口酒,说道:“所以,不得不佩服陆啊,连儿童文学都能写得这么有新意。”
他转向陆时,
“所以,说你正在向莎翁靠拢,并不为过。至少,在剧情搭建、人物塑造上,这么说不为过。”
詹姆斯补充道:“在文字的运用上,这么说也不为过。”
陆时无奈,
“你们这么说有点儿过分了。”
结果,他话音刚落,
两人就异口同声:“不过分!一点儿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