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问:“然后呢?”
普朗克继续道:“当时,某学生在某尼黑大学接触到了一个给企业做的项目。”
作为学界扛把子的开尔文这一次又来了,
伦琴一阵无语,
“那我一会儿再讲个某林大学的。”
开尔文大笑,
看到如此大的阵仗,伦琴还真有些犯怵了,
从1900年开始,伦琴就在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
“对对!我也要客串!我可以给你讲巴黎……某黎大学的事,我知道很多!”
普朗克说:“回避什么?我说的是某尼黑大学,跟你有什么关系?”
萧伯纳也附和:“我也觉得。”
但话已至此,好像也无所谓了,
听到“分散性”这个词,
开尔文被问得无语了,
……
伦琴一阵无语,
心说,
“总感觉不像是儿童文学了。”
“Shiit!”
萧伯纳咳嗽几声,说:“也有吧,只是模式不同。我就是比较好奇,你们说的这些,有没有具体例子?”
伦琴摊手,
前后两种态度看似不一致,
实际上,目的没差别——
普朗克说:“能不签吗?6年的合同,却让人在3年内做完。”
开尔文道:“陆,你又要写作吗?和上次的《朝闻道》一样?”
他说:“不可避免。”
11月中旬,越往北温度越低,
海面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蔚蓝色,天空也是近似的颜色,仿佛被画师精心调配过一般,浩渺且静谧。
“再说了,咱们在学术圈混的,这种事情……”
开尔文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说道:“你是普朗克教授的学生?我对你有印象。”
他不由得猛灌一口威士忌,之后才说:“我要讲的是亲身……亲耳听来的故事。说的是某学生,因为对某学科的热爱,毫不犹豫地一头扎入了相关的科研工作。当时他有多热爱呢?用他老板后来的话形容,‘你当时还是很有热情的’。”
在他的印象里,社科类类似的问题也很多。
“……”
结果,旁边的威廉·康拉德·伦琴抢先道:“我来!我讲一个苏黎世……咳咳……我讲一个某黎世工业大学的故事。故事不保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伦琴郁闷,
开尔文诧异,
一一四。四一。七八。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