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这边,才完成接发球的冒险,连续小碎步调整就已经拉着身体切入中路,做好下一拍进攻衔接的准备。
因为高文知道费德勒的能力,他必须做好下一拍准备,不能掉以轻心,然后就捕捉到费德勒的动态。
第一时间,高文拉响警报,从小碎步调整到大跨步移动,身体就已经冲向正手空档,速度提升到极致。
这厢高文才刚刚启动,那厢费德勒马上就注意到动静,刚刚完成一拍反手搏杀,脚步马上返回中路。
和高文一样,费德勒也了解对手,他相信高文能够完成回球,他必须做好下一拍准备。
于是,局面形成一个微妙的僵持——
撇开被动和主动不说,费德勒和高文都在移动也都在牵制,通过自己的补位动作干扰对手的判断。
高文,应该如何回球?
电光火石之间,直线、斜线、中路、高球、小球等等不同线路在两位球员的头脑风暴里完全交织。
空气,瞬间紧绷。
然后。
高文动了,因为他被动,其实他没有太多选择空间,费德勒的借力打力太出色太漂亮,直线完全捋直,顺利找到底线大三角的死角;同时,又快又重,势大力沉,堪比重锤,一下就让高文陷入防守。
稍稍慢了四分之一拍,费德勒也动了,因为他相信高文的击球能力,他需要提前移动补位,卡住线路。
0。5秒之后——
嗡。
全场,愕然,鸦雀无声。
高文的移动已经到了极致,眼看着就要到位的时候却一次蹬地滑步冲了出去,顺着前冲的惯性正手出击。
扫射。
撞击。
直线。
在如此被动又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高文没有选择斜线,而是正手搏杀一拍直线,强势打破攻防对抗。
然后,洞穿球场。
费德勒判断失误,他坚定不移地认为高文会选择正手斜线“inside-out”的线路,身体朝着反方向移动。
一拍直线,一个句号。
“啊!”
平地一声雷,猛地炸裂,熙熙攘攘的视线全部朝着声音来源望去,紧握双拳的高文从丹田深处爆发能量。
嘶吼出声——
全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