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这些人还能够因为对秦王的忠诚而保持相应的清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禁不住**。
虽然秦国的天罗地网替秦国剔除了一部分贪官污吏,但是对于那些无能之辈,却终究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其本身并无过错,但是坐镇地方却没有什么贡献,国家没有办法因为其犯错而惩治他,但是其无能又会造成地方发展的阻碍。
现如今有了这一套考核制度,便可以将政绩不达标的无能之辈剔除。
然而范仲淹也同样看出了这一条政策背后所蕴涵的风险。
秦国虽然尚且没有所谓的大世家大贵族形成,但是现如今军中官吏还是个郡县的小吏,大多数都是秦牧提拔的那些能臣猛将们提拔的。
军中因为有军功制度倒还好说,但是治理地方的那些官吏大多都是与朝臣们关系密切的人。
就比如说是现如今的诸葛亮,他虽然忠心耿耿的一心为秦国效忠。
但是在选拔将领的时候,他依旧会安排自己的弟子姜维。
其中不排除姜维有能力的缘故。但同样,其中也有诸葛亮与姜维的师生关系在其中。
这个时代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诧异,毕竟诸夏千年来都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在运行。
然而其中有利也有弊,诸葛亮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选拔出来的姜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然而姜维在治理一方的时候,他选拔出来的人就不一定有姜维这样的能力,甚至可能出现昏聩无能之辈。
但是因为他与姜维的关系在这里,因为姜维与诸葛亮的关系在这里,诸葛亮与姜维就成了这昏聩无能之辈的保护伞。
哪怕他们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愿,但是在外人的心目当中,这人也就是诸葛亮麾下的人。
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在他没有违反秦律的情况下,谁又敢去处置诸葛亮的门人呢?
别说是普普通通的朝臣,就算是秦牧这位秦王,如果要他贸然去处置诸葛亮麾下的门人之时,依旧要仔细斟酌一二,以免影响到了自己与诸葛亮之间君臣情谊关系。
然而秦牧的科举与考核制度如果推行完成,官员分派与升迁,都将脱离地方官吏的直接任免。
这样做可以肃清秦国的吏治,一定程度上保持秦国吏治的清明。
但这样做,同样也会触动一部分朝臣的利益。
在国家法律没有明令禁止之前,自己掌握权力的情况之下,谁不会安排一两个自己家的亲人一些出路呢?
科举制度的出现,直接受益者是普普通通的士子。
是秦国书院培养出来的千千万万寒门学子。
有人受益自然就有人受损,那直接受损的当然就是那些有能力安插亲信进入秦国体制内的朝臣。
你不能说他们安排了自己亲属就是不忠,也不能说别人为了自己家的利益考虑就是不义。
所以秦牧要推行的这两条政策,最大的阻力便是现如今秦国的官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