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将此事交给了范仲淹去办,范仲淹远比他更加圆滑。
在仔细的研究了秦牧的制度之后,看着秦牧在书写这些内容之时,字里行间之中透露出来的杀意,范仲淹仿佛是看到了一场刀光剑影。
如果是卫鞅的话,他的第一反应便是与秦牧一般,提前做好镇压反叛的准备。
但是现如今主持这一件事情的是范仲淹,在察觉到了其中危机之后,他十分果断的跑遍了整个咸阳的朝臣之家,亲自面谈了秦国数十名朝臣。
他这一顿跑,几乎是已经跑断了腿。
但是像这种国家大事,他又不好将人召集在一起来谈论,便只好一个个的提前与这些人通气。
这些臣子在得知秦王想要变法之后,大多数的人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但是却并没有几个人敢当面闹腾。
范仲淹本来以为自己劝说这些人要耗费一番功夫,结果没想到当他说出这是秦牧的意志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臣子与他多嘴多舌,甚至连抱怨的语气都没有。
虽然现如今整个秦国的朝堂都是由这些大树繁衍而出的枝桠形成,改革确实是会动摇这些朝臣的地位。
然而秦国立国确实是不过十三年,大多数朝中重臣对于秦牧的忠诚早已经达到了死忠的程度。
如果秦牧只是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们或许还会争取一二。
如果秦牧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生出与秦王叫板的意思。
大朝会的日子来临之时,秦牧穿着庄严肃穆的王冕坐在御座之上,静静的等候着范仲淹提出科举考核制度。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是率先有人前来禀告道:“启禀王上,白起将军令人前来请求援兵。”
秦牧闻言之后当即一愣,随即开口问道:“寡人已经派人往绛都增派援军,上将军何故此刻求援?莫非是前线遇到了什么变故?”
伴随着秦牧的话音落下,前来禀告的信使便将一封奏书呈上,而后继续开口说道:“上将军得到消息,年初之时赵国被犬戎寇边,为了能够击败犬戎,赵国选择了竖壁清野的方式。
而今赵国虽然看上去军力强盛,实际上国内却是严重缺乏粮草,已经到了不得不向卫国与徐国求购粮草的程度。
上将军以为,我大秦应该另派一路是攻打卫国,掐断南方诸国对于赵国的补给,最终将赵国的军队耗死在长平。”
秦牧闻言之后眉头微皱,如今秦国面临供养韩民的重大负担,若是再从秦国调遣一支兵马攻打卫国,其中粮草消耗便会呈现数倍增长。
秦牧的内心犹豫不决,但是在这个时候,端木赐却是突然前来禀告道:“启禀王上,卫国虽然与赵国同盟,但是我秦国同样对卫国有恩,故而微臣斗胆愿意前往卫国,或许能够说服卫王放弃支援赵国。”
秦牧闻言之后,正准备点头答应之时,文官之首的卫鞅却是突然迈出一步道:“微臣出生于卫国宗室,对于卫国之事极为熟悉。微臣愿意为使出使卫国,还请王上恩准。”
他话音落下之后,便直接跪倒在秦牧的面前,什么多余的话也没有再说。
秦牧当然明白他的心意,作为秦国的丞相,他自然是要为秦国考虑。
但是他本身与卫国终究是有着同宗情谊在,又不可能看着秦国与卫国动兵而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