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有一些西北的官吏们议论,说诸葛丞相劳苦功高,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封君开国。
秦牧可不打算搞周天子的分封制,他虽然信任诸葛亮,但是也担心诸葛亮会有被黄袍加身的那么一天。
故而秦牧心神一动,随即将诸葛亮调遣到了安邑,负责主持秦国整个东北面的所有事宜。
由谁来接任西北又成了一个难题,最终秦牧在于成龙与端木赐二人之间犹豫不决。
这两个人都有足够的功绩与能力,可以让他们有资格成为总督西北的封疆大吏。
这二人一个擅长经商,一个擅长治民。
犹豫再三之后,秦牧最终将这个难题抛给了他们自己。
最终却是端木赐率先开口说道:“王上已经派遣军队打通西域,传闻已经有西域的商队千里跋涉来到了秦国。
秦西与西域相通,地广人稀,适合打造成我秦国外通西域的交通枢纽。
这正是微臣所擅长的事情。”
原本也准备主动请缨的于成龙闻言之后当即停下了自己的动作,也正如端木赐所言的一般,秦西之地确实是可以打造成秦国的经济中心。
它特殊的地理环境,原本就不利于种植。
只是有了马铃薯之后,方才得到了些许的开发。
但是秦国西北之地相对于秦国其他的土地而言,在农贸种植方面并不存在优势。
所以秦牧开疆拓土之后,并没有将其他地方的百姓往西北迁徙。
这一点诸葛亮也非常清楚,所以自从有了巴蜀之地,诸葛亮在西北大力发展的是便是秦国的兵器制造,还有商贸业。
另外秦西民风彪悍,讲武堂也陆陆续续的为秦国的军队输送了不少的基层军官。
如果不是魏西与韩地也确实是需要全臣去治理的话,哪怕是有着尾大不掉的可能,秦牧还真不一定舍得将诸葛亮调走。
与调遣诸葛亮前往安邑镇守秦国东北的命令同时传达的,还有秦牧在咸阳征调5万新兵的诏书。
这些新兵当然不是直接派遣到战场之上,而是将他们放到函谷关交给曹仁,而曹仁麾下长时间训练的五万函谷关守军,却是被秦牧调遣到了武遂。
这5万函谷关精锐守军由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统帅,气势汹汹的屯兵在了武遂之后,不单单是引起了魏国的警惕,同样也震慑了周天子之国与卫国。
当卫鞅回到卫国之时,虽然分属不同的势力,卫国与秦国甚至已经算是敌对,但是年迈的卫王依旧出城迎接了自己的儿子。
明面上是父子久未重逢,故而亲自迎接。
实际上却是心底畏惧秦国,不想彻底的将秦国得罪到死,以至于最后没有了缓和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