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应天府江北新都城紫禁城文华殿,大明皇帝朱靖垣这些天都在看各种年终的报告。
从大公初年开始,大明虽然没有进行全面动员,但是整个帝国资源和人力,也很大程度上朝着战争倾斜了。
现在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全面结束了,必须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再次调整政策导向。
裁撤过多的不必要的军队,着力于发展科技和工业。
在泰西作战之前,安康末年的时候,大明常备军总数量为一千万左右。
在大公初年持续增加到了两千万人。
其中包括一千四百万主力军,六百万左右的仆从军。
大明主力军的成员,全部是拥有大明公民身份的人,或者已经能够享受大明公民待遇的人。
其中包括最狭义的大明人,也就是祖籍在大明中原地区的汉人,不过现在本人的户籍可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
也包括按照世祖皇帝的规定,已经被列为大明国族的蒙古等本土边沿族群,以及他们与汉人的子女。
将有八百万部队会直接退役。
所以,安置在泰西的五百万名士兵,最终带到泰西大陆的大明移民规模,可能会达到五千万以上。
原有的全部的墨人军队,也由他们原来的黑贵族主人,继续统帅和管理他们。
更多还是墨洲黑贵族们组织的仆从军,他们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奴隶。
不过大明知道奴仆军队的战斗力很渣,根本没有让他们进入泰西大陆的主战场,而是直接扔在了墨洲殖民地。
然后又跟着押送了一段时间的泰西流放犯和移民。
战争开始之后,也基本没有参与什么恶劣的战斗,编制基本上都是满员的。
大明现在事实上了控制了全球之后,军队的直接作用已经消失了。
除非某些地方出现大规模叛乱,宣布独立甚至要自己当皇帝,那才有军队直接出场的机会。
但是德意志、露西亚、意大利来的人口,就只能由大明这边直接管辖了。
如果是乡绅、乡士,他们作为最低级的实际的封建领主,更是可能会带几十上百个人过去。
朱靖垣与夏洛特谈妥之后,英国的美利坚地区的泰西人,也会陆续送往墨洲。
只是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了,如果规模不够大的话,锦衣卫就能直接处理了。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到新的泰西大战开始之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泰西诸国都在大力开发墨洲殖民地。
主力军在证件和待遇上是完全统一,身份地位也都是完全相同的。
和泰西大陆本土的驻军一样至少有两百亩的土地。
泰西大陆的绝大部分的旧贵族和官员,以及大量的年轻的军官和士兵,都被陆续集中到了这块土地上。
泰西大陆是最新征服的地区,也是外族人口最多而且最复杂的地区,所以显然要安排最多的军队。
第三级是没有正式公民权的边沿人,也就是只有奴仆身份的人,他们的地位当然是整个系统中最低的。
战后大量的殷洲葡萄牙人,部分殷洲西班牙人,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朝廷的引导下,从殷洲直接来到了墨洲。
这些大明移民家庭作为当地的绝对统治阶层,还会理所当然的接受大量的泰西女性的加入。
所以军队的数量肯定要大幅度的缩减的。
因为这里的外族数量不会迅速消失,始终要保持足够规模的军事力量,作为社会稳定的最终保障。
这部分驻军同样要随着局势稳定而缩减。
他们也将在泰西得到土地或者各地开发公司的股份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