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建设普遍的公立学校,在全天下逐步提供免费的初级教育,或者说是通识和道德教育。
对于有天赋的而言,也会因为教学进度必须迁就他人,而不得不放慢学习的速度。
再按照五型属性选字,根本已经不够用的了。
这种设计当然是好的,只是古典时代留下的传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都希望通过读数出人头地。
中学需要通过考试才能上,同时正常中学以上教育全部收费。
朱靖垣自己前世参与的教育模式,其实是将培养和选拔合二为一的。
启蒙时代之后,泰西形成的普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所有人生来平等,或者说众生平等。
由此可以引申出,所有人都有相同的资格,参与任何可能的事务。
当然,义务教育总体上提升了全体国民的知识水平,进而高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美利坚民间甚至搞出了数学考试题目困难,就是歧视不擅长数学的人的诡异说法。
只能从小学生中选一个。
大明现在有能力逐步实现十年以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但是不需要搞。
但是真的遇到困难和不公待遇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本支系下属的机构求助,相当于有一个额外的申诉途径。
奖学金足够他们缴纳学费,剩下的还足够当他们的生活费。
本质上是让有不同天赋能力的人,各自去干自己能够适应的工作。
现在的大明朝的情况与前世任何国家都不同,当然也不能直接参考任何国家的方案。
知识在工业时代之前,朝廷没有足够钱的钱。
大部分亲王支系后续的辈分字实际上已经编好了。
朱靖垣前世自己经历的义务教育,以及自己了解的欧美的义务教育,都已经不是原教旨的义务教育了。
数量覆盖至少两成的中学生
相当于对成绩优秀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和补贴。
宗室实际上是全程义务教育的,那么是否应该在民间也实施普遍的义务教育?
朱靖垣看了之后也再次陷入了思考。
但是后世欧美各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却陆续偏向各种意料之外的方向。
朝廷只承担少部分学生的教育成本,降低教育系统的财政压力。
而皇帝和亲王们的长子,通常是父亲二十岁之前就生下来了。
美利坚朝廷花了正常教育的钱,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们,却大部分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但是对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学金。
教学活动本身完全免费,同时还提供免费午餐。
所以又通过国家机构作为媒介,接过了总体上培养工人的活儿。
工厂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首先觉得这种成本太高了。
将所有的孩子放到一起,全部强制他们学一样的知识,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对于没有基本天赋的人而言是折磨,送到高中和大学也是混天撩日,还会影响他人的学习。
与此同时,考试成绩好的学校的老师们,也能得到更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鼓励他们努力把好学生筛选出来。
朱靖垣自己提出了一条条的想法,让林则徐整理出来交给学部。
让学部继续做详细方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