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开始在全天下铺设主干光缆,建设普遍的移动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了。
空军已经接手了绝大部分的航天工程和探索任务。
在过去的四年里面,完成了三十二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部署。
大明也利用卫星勘探拍照技术,重新绘制了更加精准的全球地图,配合全球定位系统使用。
现在正在组织载人航天的前置实验。
由于没有冷战时代的特殊竞争环境,大明在航天工程上的优先级与前世不同。
载人航天的紧迫程度远不如部署全球定位卫星。
再加上为了绝对的安全,载人航天的前期测试过程非常小心,工程进度自然也就慢下来了。
朱靖垣在这个方面也不着急。
因为有前世的经验,载人航天本身不会产生直接利益,主要服务于很难与普通人产生交集的科研任务。
所以与之相关的项目慢慢搞就是了。
登月和深空探索的实际意义不大,这辈子都没机会在其他星球上建设殖民地。
未来会直接影响所有人的生活的产业,也能够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继续飙升的产业,还得是半导体和互联网通讯行业。
这也是在航空工业之后被朱靖垣特别重点关注的产业。
大明的计算机、半导体、光通讯相关的技术研发,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一直在接近极限的速度向上发展。
大公十年十月初一的早朝之后,新任的司空汪莱和皇子朱迪钚一起拜见朱靖垣。
他们专门给朱靖垣送来了一台特殊的个人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的总体尺寸,相比四年前的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已经缩小了一大圈。
与朱靖垣前世用过的正常的全塔机箱差不多。
这套计算机设备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高精尖科技结晶的聚合体。
里面的绝大部分东西都还没有正式量产销售。
就算是全部量产之后,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在普通人的面前。
它的成本和价值太过高昂了。
应该说根本没有详细的成本可以算,得等到同系列中低端产品量产后,才能做一下全面的成本核算。
单纯的看目前花掉的研发成本是天价。
这就是一台专门制作出来,用于技术展示的概念性质的机器。
朱靖垣现在的办公室旁边,有一个专门的半导体房间,用于摆放各种计算机和通讯设备。
有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坚固的大型工作台专门放计算机。
工匠们把机器安装好,然后汪莱和朱迪钚以这台计算机为中心,为朱靖垣介绍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情况。
大明从大公元年开始建设半导体产业,在大公六年基本完成了产业的框架部署。
朱靖垣在大公六年的时候,提出了一大堆半导体相关技术方向,提点了一大堆的提升制程工艺的技术思路。
有了产业基础,有了正确的研发方向,大明的半导体研发速度也持续飙升。
实现了持续的大范围的跨数量级的提升。
最尖端的工艺制程从两微米开始,四年时间完成了四次大升级,在今年实现了五百纳米工艺量产。
六十四位微处理器四年更新了三代,现在最新版本集成了五百万个晶体管,每秒计算速度达到了一亿次。
并且集成了三万两千字卦的一级缓存。
总体水平略微超过了历史上的80586,也就是第一代奔腾处理器的水平。
半导体生产工艺制程跨越式的提升,受益的当然不只是微处理器,各种专用或者通用芯片能够跟着同步升级。
除了微处理器之外最重要的芯片就是内存和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