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即走了进去,想着无论怎样先垫点吃的,而接待他的人正是秦笙。
这家餐厅位置较为偏远,马上就打烊了,老板也不在,秦笙一个人临时负责了接待与后厨。
当她把一碗普通的炒饭端到陆遇面前时,这扑鼻而来的味道瞬间让他倍感熟悉,而尝了几口之后,他忽然脱口而出——
“你是东城人吗?”
后来,秦笙索性坐在了陆遇对面,一言一语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陆遇才知道,两人不仅是同学兼同乡,父母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秦笙的父亲是东城赫赫有名的工程开发商,当年陆家投资古镇的项目,周遭的旅游场地设计与建筑维护,都是由秦家负责,而秦笙算是某种程度上子承父业,学的是建筑设计。
不过陆氏的名号在东城响当当,彼时对秦家而言,算是高攀了。
秦笙之所以找这家店打工,是秦父让她帮忙留意近郊开发的一些工程生意,秦家现在生意做得大了,也在拓宽海外的单子,而陆遇下午去看的农场自然也是她实地考察的范畴。
真是同为天涯沦落人。
在不该操心的年纪,操心着不该操心的事,却没什么说不的权利。
可秦笙却不似陆遇那般悲观,她不以为意地宽慰——
“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像我们这样的人呢,在未来工作上是没什么选择,但在别人眼里,我们已经很自由了,给自己家打工,总好过给别人家打工吧?”
由此契机,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
一来二去,秦笙也跟着陆遇融入了波士顿的留学生与华人圈的社交聚会,陆遇欣赏她大方率真、游刃有余的性格,也佩服她无论是对生活学习,都可以使出全力去经营参考。
秦笙余温
陆遇毕业后回了国,应父亲陆鸣铮的要求,开始接手部分集团的工作。
当年古镇项目大获成功,他又盘下来了个类似的工程来给陆遇练手,说是有珠玉在前,就算是陆遇复制粘贴,总归也差不到哪去。
陆遇虽是初生牛犊,却并不盲目顺从既定规则,不仅投资目光长远有分寸,还很会在企划方案里抓细节找漏洞。
很快,陆遇就在即将敲定的方案里,察觉到文旅部分建造的敷衍,甚至还有预算超支的可能。
他表示,如果要把这个古镇朝文旅化的方向打造,那全方位建筑招商的商业化,显然无法击中当代年轻人的旅行偏好,短期内带来的井喷式效益,无法维持古镇文化的特点,没有任何地方特色的商业店铺,一没新鲜感,二没好口碑,只为获得一次性的投资效益,实在得不偿失。
在如今这一个追求新鲜刺激的消费群之下,过去的旧模式早已不能适应,于是在实地考察了一两周之后,提出了与当地文化旅游局合作建造文创馆的企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