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老外进进出出都是空着手,余建还在心里暗骂这些老外不懂好东西。
现在才醒悟,文化不同,自然选择也各不相同。
他们只是一帮文化工作者,也没个明白人帮他们参谋,店里卖的产品也都是想当然挂上去的。
论到产品的售卖,眼前这位可不就是行家嘛,还是全球头一位在电视上进行全球直播的牛人。
想到这里,余建两眼冒光的看向江澈。
“这里的好东西啊,我看您还是另外找一个门帘整一个小店儿,要么是针对港澳台和海外的华人同胞售卖,要么就是对内销售。”
“反正都是卖钱嘛,只要有顾客买走就成,何必进行筛选呢。”
“对于欧美的游客我的建议是制作一些民俗产品,亦或是能够代表故宫的手工制品。”
“再说到刚才的话题,咱们单位那么多好手艺的老师傅,只要找到老外们喜欢的产品,还能愁销路了?”
“只怕啊,制作的速度跟不上销售的速度喽。”
“甭管是折扇,亦或是前朝的服饰,这帮老外肯定狂买。”
“相信我,老外们好这口。”
相比这个时代的土著来说,江澈可比他们多了几十年的信息差,当然知道欧美人的喜好。
“咦,这到是个好主意。”
确实,好东西自然遇到欣赏它的人才能卖上价格,卖得动。
欧美人不懂水墨画,不知玛瑙翡翠的文化,但是华人懂啊。
特别是江澈的那句‘只要能卖掉,管他谁买走。’,这个给他打开了思路。
就在余建思考的时候,江澈却突然否定了刚才的建议。
“刚才的主意不是挺好的嘛,怎么又不行了?”
“不是不行,而是感觉刚才的不成体系。”
“我又细想了一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有些不符合故宫的气质。”
“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你等等,我再好好想想。”
不多久,江澈便和余建说出了最终的方案。
江澈刚刚还说‘只要能卖掉,管他谁买走。’,可转头又说要弄‘洋人馆’、‘华人馆’、‘国人馆’这不就又把自己关起来了么。
刚刚江澈就是在思考,为什么要设立这些馆,何不如直接融合成‘游客服务部’,对产品做好价格定位,面向所有游客开放。
想到面向所有游客开放,江澈想的更深入了一些。
游客走了这么多路,肯定又渴又累,为何不在里面开设供游人休息、吃饭等服务大厅。
这里可是故宫,全完封闭的场所,独一家的买卖怎么可能不红火。
听完,余建拍案叫绝,连连说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