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姐!去,去!”她发了疯似的甩着头,不敢吼,不敢喊,拼了命地把人往外推,“去!去买去买”
嬷嬷吓得不轻,“买什么?买什么哇小姐?”
“布,买布!”
“家中有的呀”
屈太太松开手,捂脸狠狠哭了两嗓,哭过后,她熄了火,擦干泪,兀自盘坐在地,谁来也劝不离。她愣愣盯住角落里站着的那双脚,屈白早的脚,藏在薄底缎面的绣花鞋里。
半晌,开口道,“去买布,然后叫杜婆来,给大小姐裹脚。”
屈白早的脚到底没裹成。一是年龄大了,骨头硬,折腾了半天这才折了俩小脚趾,背骨要是强行掰断以后怕连路都走不了;二,在于屈白昉。
屈白昉听嬷嬷说起这件事,屈夫人把门从里锁死了,谁敲都不准开,嬷嬷担心得直抹泪,闻到门缝里飘出来浓烈的烧艾味,捶胸顿足嚎啕,
“这闹得什么孽债!好好的孩子,心疼她母亲,连叫都不叫一声。”
骨头掰断疼不疼?有句话叫打断骨头连着筋,屈白昉看向那扇紧闭的门,他和屈白早流着一样的血,同一根脐带绕过他们的颈,尚不知何为天地君亲师的兄弟两人来到世上第一个念头就是紧紧握住彼此的手,哪怕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因先来后到而彻底调换。
屈白早把顺理成章的人生让给了他,遮遮掩掩留在了门的另一边。
屈白昉的脚掌钻心地疼,可他还是忍痛走了过去,一遍又一遍,毫不放弃地敲着门,直到屈夫人尸白的脸出现在一丝门缝后,
“做什么?”
屈白昉径直挤了进去,直直走到床边,床上是满头冷汗,疼到浑身抽搐神智不清的弟弟。
“你来做什么!”屈夫人尖叫。
屈白昉脱了鞋,脱了袜,脱得一干二净躺上床。他摘掉屈白早嘴里咬着的毛巾,解开了他一年四季永远系到喉咙处的领扣。
“哥?”两张一模一样的脸,两具本该一模一样的身体。
屈白昉看向瑟缩在床脚的药婆,“我是屈白早。我才是屈白早。”
缠足事件因屈白昉的不安常理出牌中道崩卒。
屈夫人把短发的屈白昉赶走,又哭着抱住长发的屈白早,伤筋动骨一百天,大小姐足足三月没出门,借口是挺充分,养伤嘛。可渐渐,就在大家以为屈夫人不过是一时糊涂,中了敌人的激将法,想明白后还是那个沉着冷静、坚韧勇敢的好母亲,屈白昉察觉出了端倪。
屈白早的脖子戴上了摘不下来的丝巾——裁缝说是时尚新流行;屈白早一天只吃一顿饭——郎中说夏季清淡少食最养生;屈白早不再让老师上门来,不再出现在西园外——
屈夫人说,“十二三岁的姑娘,学那些乱七八糟的,心都养野了,外面乱得很,洋人打进来,在家绣绣花,不比什么强。”
屈白早说,“听说孙姨娘最近不摸牌,天天在西园外面转。”
一日,屈白昉下学早,回来后径直往西园走。屈白早不上学了,他便每天花上一小时,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弟弟,别说,这一阵子下来,连最苛刻的先生都夸他进步大。
他是在夹道儿上碰见的孙姨娘。这女人最有特色的就是一双眼,像乱葬岗里吃惯死人肉的野狗,眼白的颜色乳黄油脂似的浑浊,瞳仁极小——这点和狗倒不像,像精光红眼、蛰伏暗中的蛇。
她手里把玩着一颗龙眼大的珍珠,见他走过,不躲不闪,迎面而来。
“读书郎回来啦?你瞧,这珠子美不美,能值几多钱?”
她嘻嘻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少爷,别那样看奴,都是太太赏的,奴不过给大小姐送些女人用的物件,毕竟姨娘也是半个娘呢!”
屈白昉冷眼目送她一扭三转、得意洋洋的背影离开,拔腿就往屋里跑。他没找母亲,没找屈白早,寻了嬷嬷问,“姓孙的拿了什么来?”
嬷嬷正领了屈夫人的吩咐把孙姨娘带来的东西烧掉,她以为太太嫌脏、晦气,倒也没多想,只是实在不好说给小子爷们儿听。
见嬷嬷扭扭捏捏,嘴巴子像抹了浆糊张不开,屈白昉更以为是什么脏心烂肺的腌臜物,扭头就要找人算账,急忙被拦下,
“哥儿,昉官儿,我的大少爷,您可别惹事,要我说,她也算有心示好了。只是小姐还没到年纪,且用不上。”
屈白昉越听越糊涂,拽着嬷嬷一定要她说清,到底是什么了不得的玩意儿,值得了一颗龙王珍珠。
嬷嬷被他闹没烦了,见左右无人,飞快在他耳边甩下三个字,然后做贼似的跑走了。
屈白昉不懂什么是月事带。他不能问西园里的人,也不能去问屈白早。母亲对弟弟的保护日益病态,屈白早只是听下人提过一嘴,说孙姨娘又上门来,结果说话的人第二天就收拾了铺盖滚蛋。屈白早被关在金雕玉筑的笼子里,为了安抚母亲脆弱的心,干脆连门都不出了。
不能问家里的人,那就去问外面的人。问不认识的人,问不会告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