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不论是重筑石头县河堤,还是单独再修筑一条河道引渠水源,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会比挪开丰良县钱粮少。”
挪开丰良县,只需要把里面的人劝说走就行了,之后不管是挖渠,还是引水,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但问题就出在这人上。
“乡间多宗族,”从小在村里长大的陈烈酒对此很有发言权,“想要挪走一个县,首先这个乡的宗族就不会答应。”
“他们在这个地方扎根盘踞多年,把周围附近的地势占为己有,这个时候,有人要他们舍弃经营多年的地方,去找一个新地方,除非这个地方,比他们原先经营的地方,要好上多倍,他们可能才会愿意,否则,人家就算是死,也不会挪窝的。”
“不仅宗族,还有其他人,商人会放弃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业吗?百姓会放弃他们耕种多年的良田吗?”许怀谦曾经有参与过征地迁移工作,对里面的门道很熟悉,“就算有一个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给他们,也很难打消他们要离开家乡的恐惧和迷茫。”
破家值万贯。
别说古代了,就算是在现代一些富翁在外面发了财,不还是会回家乡修房子养老吗?
故土难离啊。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时间去挨家挨户的劝说他们搬离了。”
江河日下,盛北的水患没日愈况,进入十一月还有钦天监预言的雪灾,这么多问题堆在一起,他们哪里有时间,去跟村民们好好说,你们搬吧,我们亏待不会你的。
这个工作没有三五年,一个县城搞定不下来。
“所以,阿谦,这次,你不能心软了,”陈烈酒拉了拉许怀谦的手,“直接强征吧。”
许怀谦有善心,不忍看百姓受苦受难是好事,可心软也要分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心软了,那盛北遭灾的可能就不是一个县城的人,那是一个州府一个州府的人再往外逃难啊。
与其费时间去跟丰良县的百姓说好话,不如直接让陛下下旨,让整个丰良县的百姓转移。
只要能够把盛北水灾的水患给止住,后续的安抚工作慢慢来做都行。
有许怀谦从各部薅来的人才,有了主意后,他给昌盛帝写了一封奏折,快马加鞭地让人送回了京城。
京城的昌盛帝可比他果决多了,见他们在路上就找到了停止盛北水患的方法,当机立断地写了个准字。
还从盛北救灾的一十万骁勇军里,调了一万人马过来,协助他们迁移丰良县的百姓。
圣旨在往他们这儿来的路上,许怀谦在考虑把丰良县的百姓给迁移到哪儿了。
“不如,迁回淮河吧?”许怀谦给陈烈酒商议,“淮河这里应该还有旱灾之前的良田,这比重新找地容纳他们,要他们自己开荒要好得多不说。”
“而且淮河这边,说不准还有不少丰良县老人们的家乡,”詹敏达不是说以前淮河的百姓是逃难到的袤河这边嘛,现如今再迁回去,至少心理上能对新地方的抵触减少一些,“等袤河的水引渡到了淮河,他们以后也不用再遭受旱灾的苦楚了。”
袤河很大很广,几乎是孕育着整个缙朝的人,京都的运河都是它的一个分流,如果袤河的水都干涸了,那完了,天下大旱,逃难逃到哪儿都没有用了。
这样一想,许怀谦对强迁丰良县百姓一事,心理上好受多了,他向陈烈酒说道:“我这也算是,既解决了盛北水患,又解决了前朝的遗留问题吧。”
“怎么不算呢!”陈烈酒捏了捏许怀谦的脸,夸赞道,“我家小相公最厉害了!”
许怀谦笑笑了,又指着舆图上的淮河说道:“淮河这边得有七八十年无人居住了吧,就算这边还有曾经的良田,估计也荒废了,重新开荒,对百姓来说也苦,这样——”
许怀谦扒拉了扒拉自己手头上的银子:“我再从修河堤的银子里拨一笔钱出来给他们做安置费,山林土地一律按照他们原来的两倍赔偿,再给陛下上书,减免他们三年的田税、赋税?”
“三年可能有点短,”许怀谦没种过地,不知道种地的辛苦,陈烈酒给他细说,“好的田地都需要经年累月的耕种才能由荒地变成良田,七八十年不种的地已经和荒地没什么区别了,三年时间,变不回良田。”
“那就五年,”许怀谦在纸上把三年划去了,又加了两年,“五年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陈烈酒颔首。
五年时间,田地都已经成型了,就算是再坏的田,这个时候也被打理出来了,只要继续耕种下去,那它就是一块好地。
“那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尽快速战速-->>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