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柏林的普朗克后悔不迭。
早知道陈慕武手里面攥了这么多好东西,他一定会勤和陈慕武多沟通,让他把论文都投递到《物理学年鉴》当中来。
全世界收到《王子学院学报》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打开这份创刊号目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阅读了位于期刊中间部分的那一篇《中子的发现》论文。
陈慕武这篇论文写的很简单,而且里面提到的实验设计并不复杂。
基本上研究放射性物理学的实验室,都会有能产生阿尔法粒子的天然放射源。
而对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从化学系或者地质系或者矿物系那里,寻找到一块硼晶体也十分简单容易。
只靠这两种在大学里面随处可见的物品,就能找到中子?
那他们往前数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究竟都干了些什么,把时间全都白白浪费掉了?
有的人对陈慕武在论文中提到的实验现象坚信不疑,而有的人则对其表示怀疑。
许多有条件进行实验的大学和研究所,在阅读完陈慕武的这篇论文之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根据论文上设计的实验,对陈慕武提出来的所谓中子进行检验。
因为陈慕武的实验确实很容易复刻,所以这些机构进行的重复实验也很快就得出了结果。
利用天然放射源里面产生的阿尔法粒子,去轰击由硼晶体制作而成的靶子,确实能够产生一种能量极高又不带电荷的未知粒子束。
用这种新产生的粒子束去轰击富含有氢原子的石蜡晶体,也能从中轻而易举地把质子给轰击出来。
如果按照陈慕武在论文上进一步给出来的检验方式,利用这种未知粒子束,去和云雾室中早就填充好的氢气、氦气和氘气里面的氢原子核、氦原子核和氘原子核分别进行碰撞,就能通过计算简单测得这种未知粒子的质量。
虽然大家测量出来的数据因为精度问题,可能和陈慕武在论文中改出来的数据有一定差距。
可忽略掉这些小数点后几位的误差问题,复刻了陈慕武实验的物理学家们,谁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测得的这个未知粒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相差并不远。
剑桥大学的卢瑟福爵士,早就预言过一种和质子质量相等,却不带任何电性的电中性粒子。
现在这种被陈慕武称作为“中子”的新粒子,就这样十分轻松地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做出了实验结果的物理学家们,把他们测量的数据,纷纷发表在本国或者欧洲、世界上知名权威的学术期刊上,有的人甚至还把自己论文的副本,按照《王子学院学报》创刊号上刊登的地址,给斯德哥尔摩的编辑部也寄去了一份。
一时间大量相关论文的发表,全部都是支持陈慕武发现了中子这件事。
还有一些实验物理学家们在做完上面的实验之后,又按照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的方式,开始用伽马射线去轰击氘原子核,以便能够精确测量出中子的质量。
作为实验的当事人,回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赵忠尧和考克罗夫特被阿斯顿教授请了过去。
后者以精确测量出上百种同位素的质量而在学术界知名,还因此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现在既然中子已经被发现,那么阿斯顿教授当然不会再错过这个机会,想着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就把中子的精确质量给测量出来,然后就去再版他那本被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奉为圭臬的《同位素》书籍。
阿斯顿把他们两个人请到自己的实验室,除了对中子感兴趣之外,还对另外一件事同样很感兴趣。
因为他看到了卢瑟福一行人从斯德哥尔摩带回来的那些《王子学院学报》,除了中子被发现的这篇论文以外,阿斯顿还盯上了另一篇,有关碳的新同位素碳-14的文章。
有关同位素的问题,一直都是阿斯顿研究的重点对象。
他想着在精确测量了中子质量的同时,也顺便把碳-14的精确质量给测量出来。
卡文迪许实验室忙得热火朝天,但《王子学院学报》的这一本创刊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溅起来的水花,要比剑桥大学这边大得多的多。
在德国,后悔的除了当初没能厚着脸皮向陈慕武多多邀稿的普朗克之外,还有在柏林大学接了普朗克班的物理系教授泡利。
他可能是在《王子学院学报》创刊号发行之后,整个欧洲最伤心的人。
还在斯德哥尔摩的时候,玻尔就已经给这位爱徒发过电报,告诉他陈慕武在王子学院发现了中子和正电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