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大唐之盛世大柱国 > 第441章 往王城之路(第2页)

第441章 往王城之路(第2页)

终于,当一行人踏入高昌王城的大门时,迎接他们的不仅是壮观的建筑与繁华的街市,还有高昌国王及一众大臣的隆重接待。在庄严肃穆的殿堂中,赵大人代表大唐发表了演讲,他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共同繁荣的重要性。而瓦达翰,则以一个崭新的身份站在众人之中,他不再是高昌的小王,而是大唐的使者,这标志着他的人生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随后的日子里,大唐使团与高昌国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一系列贸易协议与文化交流活动得以签订与开展。苏定芳负责协助双方在军事领域建立互信机制,确保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全。而瓦达翰则成为了两国友谊的桥梁,他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高昌国民众对大唐有了更深的认识与好感。

最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唐使团完成了使命,启程返回长安。当他们穿过最后一道山岭,再次踏上熟悉的国土时,心中充满了自豪与荣耀。他们知道,这次出使不仅加深了大唐与高昌的友谊,也为帝国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岁月流转,瓦达翰在大唐的岁月中不断成长,他不仅成为了帝都中的一员显赫,还积极推动着与高昌乃至整个西域的联系,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外交家。而大唐帝国,也在不断的对外交往中,逐渐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引领着世界的潮流。

于是,瓦达翰决定为自己编织一道守护魔法,这在异界并不罕见,毕竟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自幼便被皇家的轻蔑与仆人们的冷眼所侵蚀,背叛于他而言,不过是挣脱枷锁。

薛延陀的大巫师派遣眼线紧随其后,他们在这片古老的王国中埋藏了诸多隐秘的使者,如今终于迎来绽放的时机。

瓦达翰以羽毛笔在羊皮纸上疾书,将使团的奇遇一一记录,而后命信鸽展翼飞向遥远的王城,通知王城中的盟友筹备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在高昌之国,王城如同沉睡的巨龙,高昌国的君主则如坐针毡,坐在镶金的宝座上。若早知今日,当初便不该让那薛延陀可汗踏入国门半步,然而当想起那十几箱闪耀的宝石,他的内心便再次被贪婪填满。

高昌国君主年届五旬,身躯肥胖,仿佛肉身便是奢华生活的证明。尽管地处荒蛮的西方,高昌国已许久未闻战鼓之声,贵族们早已沉醉于安逸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尊贵的国师,您认为我该如何抉择?"

在国王的左侧,一位身穿唐式道袍的老者端坐,他是高昌本土的智者,却不知从何处学得大唐茅山派的装束,传言他拥有通天彻地的法力,因此被封为国师。

"大唐虽强,但路途遥远,难以触及我们。陛下只需善待那位使臣,对他们的要求表面答应,暗中却各行其是,待到他们离去,一切风平浪静。"国师语气轻松,似乎并未在意薛延陀可汗曾经给予他的金银财宝,以及由此促成的交易。

然而,国王的表情并未因国师的话而有所缓解,依旧愁眉不展。瓦达翰的密报历历在目,他在远处目睹了大唐勇士们的英勇作战,薛延陀可汗的军队偷袭大唐军营,高昌国王对此亦有所闻。瓦达翰并未夸大其词,他将亲眼所见的事实详述于信件中,这让高昌国王夜不能寐。

国王并非完全信任瓦达翰,因此队伍中还有其他心腹之人,总共带回了三封信。尽管信中内容多有不同,但对于大唐勇士们战斗力的描述却惊人一致,甚至瓦达翰的描述更为保守。

"国师此言差矣。薛延陀、高句丽、吐蕃,哪一个离大唐遥远?如果我们仅凭距离判断安全,那我们与大唐的距离同样不远。当初就该听我劝告,不应让那些流亡者进入我国。看看现在,他们竟敢抢掠我们的牧民!"

镇国将军折耳图站在一旁,愤然拍案,手中握着一堆陈情的卷轴。

这是诸界部落酋长亲笔所书,他们几乎已无法承受薛延陀残余恶龙的肆虐。每个部落的力量有限,无法单独对抗近期薛延陀恶龙的爪牙,尽管薛延陀的力量已被削弱,但依然能聚集起数千凶猛的骑兽,起初它们仅是偷盗,但在加强了防护后,这些恶龙便开始了明目张胆的掠夺。

"难道不曾对这些牧民们言明?只需献出一些祭品满足这些恶龙,它们饱食后自不会再来骚扰,可这些牧民吝啬之心未免太过。"

国师旁侧而立,言辞激烈,他所获的贡品亦是最多的。

"我们的祭品为何要分与它们?薛延陀对我们高昌有何贡献?"

镇国将军愤怒道,他不解国师言论之根源。

国师耸肩不语,此策略确由他提出,然决策者乃王座上的尊贵之人,缘何批准?只因后宫密藏的十几箱瑰宝。

"止息争辩!此刻非讨论此事之时,我欲闻诸位对大唐使者的答复。"

国王知此争论无益,若任其延续,恐引火上身,有损其威严,遂迅速转换话题。

"我以为此事毋庸多言,诸国皆向大唐俯首称臣,吾等高昌亦应随之。即使不愿臣服,亦不能与大唐为敌,大唐此次国书定会要求捕获薛延陀恶龙之主,吾等应助大唐一臂之力,以此换取大唐对我高昌的垂青。"

镇国将军严肃陈词,话语落定,朝堂众臣纷纷议论,有认同者认为,若能获得大唐青睐,借助大唐神力,高昌或可一统西域。

然亦有人反对,谓大唐势力扩张过速,我高昌与大唐应为平等之国,大唐一纸国书,我高昌便需遵从,岂非沦为大唐附庸?若大唐年年派使,吾等是否均需遵行?我高昌何以保持独立?

两方观点各有市场,亲唐者为镇国将军一方,疏唐者则以国师为首。

国王左思右想,两方言辞似乎皆有道理,思绪纷乱,不知所措。

"禀报。。。"正当众人争执不休之际,一名侍卫急匆匆前来,大唐使者已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