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439章 对四百四十章一代天子一代臣国庆节加更(第1页)

第439章 对四百四十章一代天子一代臣国庆节加更(第1页)

对四百四十章一代天子一代臣(国庆节加更)原来这位中年人是来自蓟州,他来重山关的目的就是做玻璃生意,与他合作的商户不是别家,正是罗家。为了照顾重山钱庄的生意,罗裳已经吩咐下去,自今日起罗家在重山关内所有的大额生意都只认重山钱庄的银票,连金子丶银子都不要,只收重山钱庄的银票。中年人想要从罗家购买玻璃制品,那就只能拿着银票去购买,拿着银子过去,罗家商铺的掌柜和夥计都不收。对此,中年人还对钱庄的掌柜抱怨了一番,掌柜笑呵呵的指着不远处已经排起长队的柜台,说道:「客官看那边,那些都是来换银票的,呵呵,不只是罗家,重山关内有名有号的富商都选择了我们的银票!」「特别是玻璃生意,全部都需要银票来结算,因为玻璃生意本来就属于总兵府的!」中年人露出恍然的神色,对啊,玻璃生意本来就属于总兵府的,那总兵府说用重山钱庄的银票结算货款,那所有来重山关购买玻璃制品的商人肯定都要使用重山钱庄的银票。「我这里还有一些大通钱庄的银票,能不能全部换成你们钱庄的银票!」想通其中的环节,中年人直接将身上所有的大通钱庄的银票换成了重山钱庄的银票。有如此操作的不只是他,很多来重山关做生意的商人几乎都兑换了一些重山钱庄的银票。其实大通钱庄的银票在重山关也是流通的,不过重山关内并没有大通钱庄的分号,想要将其兑换成银钱,只能去靖安府或者庆华府。如今重山钱庄与大通钱庄互抵互汇,再加上总兵府要求玻璃生意只能使用重山钱庄的银票结算,致使重山钱庄开业的第一天,就被商户们给挤爆了。直到晚上,重山钱庄聚集的商户才散去,而杨正山一直在总兵府等到李海将钱庄今日的帐册送来。「侯爷,这是今日钱庄的帐册!」书房中,李海将一本厚厚的帐册放在杨正山面前。杨正山接过帐册,问道:「今日收了多少现银?」「今日共收现银六十八万两,其中六十万两是六大代理商在钱庄兑换的银票,他们跟商量好了一样,都兑换了十万两的银票!」李海说道。杨正山笑了笑,「不是他们商量好的,是我对他们要求的。」李海露出恍然的神色,「原来如此。」杨正山翻开帐册细细查看起来。除去六大代理商的六十万两银子外,今日重山钱庄收到的现银只有八万多两,其中只有三万两的存款,剩馀的全部都是兑换银票。而除了现银,今日重山钱庄还收到了将近十六万两的大通钱庄的银票。也就是说今日重山钱庄入帐八十四万两!看起来挺多,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因为杨正山的暗箱操作。钱庄正常的业务其实只有五万两左右,其中包含三万两的存款以及两万两左右的银票兑换。至于其他的,都是玻璃生意带来的。以后玻璃生意依然是钱庄银票业务最有力的支撑,但绝对不会像今天这般火爆。反之,钱庄的存款业务和零碎的银票业务可能会不断增加。正如杨正山所料,随后几天,钱庄每日的银票兑换业务在不断的降低,第二天银票兑换只有不到二十万两,包含用大通钱庄的银票兑换重山钱庄的银票。第三天只有十八万,第四天只有十五万,到最后稳定在十万上下。而同时钱庄的存款业务在不断的增加,第二天跌到两万两,但是第三天就又达到了三万两,之后每天以将近五千两的增幅不断增加,直至十天后,日存款额达到了巅峰,一天就有八万两存款。然后每天的存款额开始下降,最终在一个月后稳定在每日万两银子左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前期都是城内的将士在钱庄内存钱。重山镇属于特殊的军事经济,大部分商业行为都是围绕的军队开展的,就连钱庄也不例外。简单来理解就是镇标五营的将士就是重山关的中产阶级,他们的饷银远超普通的农户和军户,同样他们拥有的钱财也是普通农户和军户无法相比的。因此镇标五营的将士们就成为了钱庄的主要客户之一。除了将士们外,钱庄的其他客户主要还是以商户为主,至于普通的军户和农户,很少有馀钱存到钱庄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重山钱庄就吸纳了三百多万的银钱,虽然这一笔银钱,杨正山无法全部徵用,但他借用一半还是没有问题。他已经为总兵府借用重山钱庄的银钱做出了规定,首先借用的银钱数量不能超过钱庄银库存银的六成,其次总兵府借用钱庄的银钱需要付利息,年利五厘,高出在钱庄存款利息两个点。最后除了总兵府外,任何衙门不得从重山钱庄借用银钱。说到底,杨正山就是将钱庄当成一个借钱的地方,无论是吸纳存款还是兑换银票,钱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总兵府服务的。而之所以要让总兵府给钱庄付利息,是为了防止钱庄入不敷出,毕竟目前重山钱庄没有任何可以盈利的地方,反而还要支付储户的利息。而除了重山关内的钱庄外,这一个月来,重山镇各州城各县城也相继开办了重山钱庄的分号。不过相比于重山关内钱庄,这些分号的入帐的银钱就要少很多了。几个州城的分号还好点,开业之初,每日还能入帐上万两,最终稳定在每日四五千两上下。而县城内的分号,每天的流水甚至都不到千两。这也是正常情况,州城还有很多官吏和商户支撑钱庄的业务,可县城就只剩下一些小商户和地主了,入帐的银钱少也很正常。重山钱庄走上正轨,总兵府的现银也就变得充裕起来,虽然还远远达不到杨正山所需的千万两白银,但最起码短时间内总兵府是不缺银子用的。大笔的银钱从重山镇各地运到重山关,同时大量的粮食也从各地运入总兵府的粮仓。眼看着运来的粮食越来越多,总兵府不得不紧急建造了数十座大型粮仓。时间来到三月底,天气已经开始回暖,春耕即将开始,整个重山镇又拉开了一场大建设的序幕。杨正山又开始忙得脚不沾地。为即将到来的旱灾做准备不能耽搁,但重山镇的发展同样不能耽搁。玻璃作坊还在继续招募学徒,镇标五营依然还在招募训练将士,各地援兵营也在招募和训练将士。同时黑云城的建造,官道的修缮也提上了日程,各路参将幕府正在徵调青壮。而随着天气回暖,迎河之上终于出现了一艘艘商船。大量载满粮食的货船停靠在重山关北的码头上,大量青壮民夫在码头上装卸货物,大量的车马来回在重山关和码头之间。整个重山镇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就好像有个开关被按下了一样,让原本因为寒冷而停滞的重山镇启动起来。而在重山镇大搞建设的时候,京都朝堂上的局势却进入了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阶段。四月初八。杨家正在为杨承业的婚事做着准备,而杨正山却收到了自己京都的传信。信是武铮派人送来的,是关于朝堂上的变化。信中提到四月初二,内阁首辅李思远上奏乞骸骨,延平帝不允,四月初四,李思远再次上奏乞骸骨,延平帝再次驳回。侯府主院中,杨正山看着信中的内容,面色有些凝重。李思远要辞官!这对朝堂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

李思远为官四十多年,入阁有二十多年,担任首辅有十三年之久。承平帝在位期间,李思远深得承平帝信重,几乎将国事朝事托于李思远之身,而李思远也没有让承平帝失望。李思远的门生旧故遍布官场,但从未结党,从不营私,门生无数,却在朝堂上无权倾之势,在民间亦无赫赫之名。论直名,其还不如刘元府,论文名,其更算不上出众。就是这样一位老臣,让大荣朝堂十馀年中正平和,除了皇子之争外,没有出现任何大的动荡。在杨正山看来,李思远绝对是一个能臣,识大体,顾大局,斡旋于皇帝与文臣之间,统筹国事朝政,虽无赫赫之功,却有柱国之能。而如今延平帝刚刚登基半年多,李思远居然要辞官!是李思远的身体出了问题,还是延平帝容不下李思远?杨正山放下手中的信件,眼眸微垂。李思远的身体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李思远是在早朝上上奏乞骸骨的。也就是说延平帝容不下李思远。是啊!李思远虽然不是权臣,但他执掌内阁十馀年,可以说是当今朝堂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