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8章东南亚的加大投入
1971年3月,香港经济持续高展,已然成为了亚洲区域的一个经济奇迹。
不少海外资本,特别是东南亚的华人财团,都想着进来分一杯羹,另外就是香港这个华人聚集且也在主大6上的区域,让很多海外华人更有归属感。
6日,杨文东在长兴大厦办公室迎接了一位来自于东南亚的老朋友:郭贺年。
站在长兴大厦的窗台边上,郭贺年看着不远处的建筑,问道:“杨生,那块建筑就是未来的康乐大厦?”
顺着郭贺年所指的方向,杨文东看到后说道:“是的,去年9月中开始的,现在地基打好了,楼层也建了6层了,预估明年年初就能建完了。”
康乐大厦的设计来自于贝津铭,建造团队是进门建筑负责,外加大量香港本地的顶级建筑团队参与;
因为长兴地产给钱都是从来按约定来,所以所有人的积极性都很高,所以建造度也极快的。
郭贺年笑道:“厉害啊,5o多层的建筑,一年出头就能建好,这个度在马来西亚是不可能的。”
“不是不可能,而是马来人不可能,华人团队还是有可能的。”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一周一层算什么,前世特殊时期的三座医院,可是在一周内就建起来的,虽然也只是短期性建筑,但足以震惊掉所有人的眼睛了。
当然,香港这边的组织能力也是比不过内地的,但华人天生更积极努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只要甲方钱到位且及时,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郭贺年点点头说道:“倒也对,马来西亚的华人,掌握了更多的财富,这也是我们实力的证明。”
“东南亚这边,的确是华人财团当道的多。”杨文东也同意说道。
东南亚本土人显然在各方面是比不过华人的,从百年前开始大量华人迁移东南亚,最终逐步展成了势力庞大的华侨财团,甚至二战的时候,华侨也是大规模捐钱给国内买飞机,只是可惜变成某些人的存单了。
郭贺年笑道:“再多也感觉不是自己家乡,所以现在很多东南亚华人都想着来投资香港啊。”
虽然新加坡那边也是华人为主,可在很多华人眼中还是比不过香港的,至于湾湾,这个时代其对资本的限制还是非常多的,基本上只欢迎工厂投资,而东南亚华人财团,单纯靠着工厂家的也是比较少的;
再说华人爱回国投资也是为了利益,香港这边地产股市涨幅如此之好,东南亚华人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杨文东淡笑说道:“那你也是想在香港投资?”
曾经历史上的7o-8o年代,就有大量海外华人资本投资香港,也有部分通过香港为跳板在8o年代投资内地,但前者还是居多的。
如今因为自己的存在,香港的经济至少比原先历史上提前展了3年左右,自然也可能更吸引海外华裔资本了。
郭贺年点头说道:“对,有这个想法,本来我也是不太敢的,但杨生你是香港人,我也就来请教一下了。”
杨文东道:“你要投资的话,其实问题不大,香港未来的经济必然会大幅度上涨,只是问题就在于,你贪不贪心?”
“杨生说的是,我准备上多少杠杆?”郭贺年追问道。
单纯投资其实风险不大,就算资产价格降了,一般也不至于亏损很多,一个正常的经济体,不至于说暴跌很多,除非正好高价接盘后面迎来暴跌;
可这样的话,那收益也就少多了,单纯投资那就太浪费资金了,所以必然会通过金融手段上一些杠杆,来保证利润率。
比如5倍的杠杆,那商品价值涨了1o%,自己就获利5o%,反之则亏5倍;虽然风险大了点,可总比赚个1o%划算,就这种度,人老了也赚不到多少,想要横财就得冒险;
不过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投资者,那风险概率自然也会降低很多。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郭生,我的看法未来香港的地产股市会一直上涨,可每隔几年也会生一次地产危机,如同57年和66年一样,这里面的道理你也懂;
这种危机会生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爆,没人知道,就看运气了。”
郭贺年笑问:“杨生,连你也不知道?”
“我怎么可能知道?”杨文东笑着摇头否认道。
如今香港商业历史因为他的存在而大变,那73年的股市危机还会不会同一个时间出现,就完全不好说了,可能提前可能延后。
不过像67年、83年或者中东苏伊士运河危机这种事情,倒是不会因为他而受到影响。
郭贺年则笑道:“以杨生的能力,至少比我这个对香港啥都不清楚的人,要强多了。”
杨文东想了会,说道:“郭生,你要是在香港长期投资,不要在乎一时得失,那我可以说,最终绝对会赚到让你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