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自知时日无多,想抓紧时间办了后事,叫来一家大小,对贾环说:“如今宁府完了,这贾家还得靠你维持。”
贾环有些不自在,道:“我现在已经和贾家没有关系了,之所以来此,也只是为了看望老太太。”
贾母老泪纵横,道:“当初将你除宗,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换上你,想必你也会以大局为重的。你何必还要怀恨呢。”
“我不是怀恨。”贾环赶紧摇手,“就算我和贾家有关系,也轮不到我维持。珍大哥琏二哥虽然被流放,不是还有宝玉嘛,论理,他应该撑起这个家来。”
贾母带着恳求的口气,道:“宝玉身体弱,恐怕不行,这个家还得靠你。”
贾环笑道:“老太太这个算盘打的不好。从小到大,宝玉是您心尖上的,什么好东西都给他,可曾对我正眼瞧过。权利和义务应该对等,他享受了多少,就应该付出多少。你们让他受尽宠爱,却不让他尽点责任,这可不好。”
贾母如今也后悔对宝玉宠爱过度,没有把他培养成能撑家立业的男人,可是现在把复兴家业的重担压到他肩上,准把他柔嫩的身躯压垮了。放眼整个家族,能撑起这个家的只有这个庶子,偏偏他对以前不受宠的事还心有芥蒂。这如何是好?真是悔不当初。
贾母为了整个家族是什么事也做得出来,老脸一豁,道:“算我求你了。我给你跪下了。”
贾环吓得赶紧跪倒,苦笑道:“《礼记》有云:年八十者,天子不召。就连皇帝都不能轻易受您的礼,老太太这样岂不是折我的寿嘛。”
“你答应了?”
“家里这个样子,你想让我怎么维持?”贾环还是不大乐意,养老太太那是应该的,其它人凭什么也要他管?
宝钗在旁劝道:“爷读过苏秦的故事,说他是真正男子汉,当初他游说失败,回家时万分落魄,父母不与言,妻不下纫,嫂不为炊,他在家饱受冷眼和屈辱。后来说君成功身佩六国相印回家,父母郊迎二十里,妻不敢平视,嫂匍匐蛇行。苏秦也没有跟家人计较当年自己受慢待之事。爷赞他是山海器量,丈夫胸怀。
如今,自己遇上同样的事,怎么不以他为法,反而计较多年前冷遇,毕竟家里人也没有不跟你说话不给你饭吃啊。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古今圣贤,多不会计较这个。
如今家里遭难,爷展现海量宽宏,援之以手,世人谁不说你宰相肚量,恢宏大器?”
宝钗这一番说古道今,让贾环无话可说。不由得暗自佩服,不愧是与林黛玉齐名的才女,说服力一流,先是说服他饶过薛蟠,后又说服他要孩子,现在又说服他接掌贾家,真是不服不行,如果她是男的,辅佐君王也是个宰相之才。
贾母归天凤姐势败
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临终前的乞求,再看贾家被抄后剩下的一群凄惶不堪的老弱妇孺,贾环实在硬不起心肠,肚里盘算一番,当初和胡相的斗争到了白热化阶段,没理由连累全家陪他去死,所以贾府将他除宗以求自保,在世人眼里是情势所逼,是可以谅解的。而他不管家人的死活硬要和他们断绝关系,在世人眼里却是不可原谅的,在重视人伦孝道的宗法社会,他若不施援手,定会被人骂死,以后在官场也难混。
贾环终于点了头,说:“既然要我接掌贾家,我可有话要说。如果有族人行不法事,我可是六亲不认的。第一次罚不与祭一年,第二次直接开除宗籍。如果犯了国法,是杀头是流放依国法处置。”
“这个都依你。”贾母赶紧说。
(注:“不与祭”是不允许受罚的人参加祭祀,在古代宗法社会,是相当严重的惩罚,可以让人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
贾环又说:“这复兴家业,最重要的是子弟要争气。首先家学一事,日用由祭田供给,其余族中人等各自视财力捐助。我也会拿些钱来助学,但是要每月考核,考试不过关的学生,不再供给使费。考试优秀的给予奖学金,家贫无力考试的也给资助。”
“这个依你。”贾母贾政和邢夫人王夫人齐点头。贾家要复兴,还得再出几个有出息的人物才行,这家学的管理不能松懈。
“族里老病残疾或孤儿寡妇者可以由公田供养,但是有手有脚的人则不予资助,贾家以后不再养寄生虫了。”贾环说得很坚决,不容反驳。
贾母等人只得一切依他。
“宁府那边我不管。”贾环先划清责任范围。
尤氏胡氏婆媳低下了头。
“至于荣府……”贾环看看眼前的人,“大老爷那边有琏二哥,没理由我这二房的人要养大房。”
邢夫人脸一垮,丈夫儿子都被流放,只剩她一个无所依靠如何是好?
“至于二房……”贾环再看看二房的人,“老爷太太虽然对我不重视,好歹占了父母的名份,我还是会养的。周姨娘向来照顾我,本来我就打算养她的。大嫂子是寡妇,在兰儿没成年之前,论理我也该照顾。但是宝玉一房我就不该管了,他已经成年,就算没能力奉养父母,也该养活自己,没道理让兄弟养。”
宝玉红了脸低下头。
贾环又说:“兴家之道在于俭和勤,咱家的人只会享受最好的,现在趁早收起这套,想享受自己挣去。男人只要有手有脚,就不能不事生产,不能只在家里混,女人也要做些纺织针线的活,不能成天无所事事,伤春悲秋。这个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使家里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