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董俷还专门找到了胡昭,和他谈了整整一夜,也让胡昭对董俷,有了新的看法。此次分别,再见面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董俷有的不舍,沙摩柯又何尝愿意和兄长们分开呢?为了加强沙摩柯在江东的实力,董俷命将做营日夜赶工,为沙摩柯打造了一千套兵器铠甲。这铠甲并非是普通的明光甲,而是费沃从西域找来的一种藤蔓,经过反复鞣质,日夜赶工,用牛皮做衬,打造出来的一千套藤甲。董俷不知道,这种藤甲是否和南蛮的藤甲一样,不过的确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藤甲的韧性很大,横刀斩上去,也难以破坏。轻便,灵活,与山地中作战是相得益彰。唯一的缺点,就是怕火。而关于这一点,董俷也无法解决,只能一而在,再而三的提醒沙摩柯和胡昭,同时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甘夫人。只要小心,当不至于出现诸葛亮火烧藤家军的情况。典韦也从东且弥赶来了。兄弟三人在出发的头一天,喝的酩酊大醉。战徐州沙摩柯回家了……回想一下,从光和六年相逢,三丑长沙结为异姓兄弟之后,十年来始终不离不弃。如今这一分别,却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董俷总有一种感觉,他把沙沙推进了火坑了。也难怪他有这样的感受,那周郎又岂是好相与的人物?如今孙策在南方也算是羽翼渐丰。文有虞翻华歆,武有周瑜程普,加之文家五虎,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了。沙摩柯……董俷为此,着实的烦恼了许久。他找来了李儒,密令其设法在荆襄九郡安插细作,以便到时候给予沙摩柯方便。沙摩柯如今是放出去的鹰,能飞多高,董俷难以预料,唯有尽力给予帮助。也正因为这件事,精绝国女王举国迁移至高昌壁的时候,董俷也没有能出面安抚。高昌壁,经过多次战乱,早已经破败不堪。从战术角度来考虑,这里没有丝毫的利用价值。但是从战略角度而言,夺回高昌壁,就意味着大汉朝对西域的重新掌控,自然不同于普通的城镇。重竖汉室尊严,唯有此才能立足西域。卢植蔡邕三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出同意,而且他们认为,高昌壁当为王治所在。什么是王治?说穿了,就是竖起刘辨这面旗号。把高昌壁作为王城,并建议刘辨更改王号,改弘农王为高昌王,代表着汉室正统。在这一点上,喜欢和董俷唱反调的羊续也是举双手赞同。可董俷却不希望如此。他手里有玉玺,这是一个连蔡琰都不是很清楚的事情,除了董俷李儒二人,没有人知道玉玺的存在。董俷之所以没有让刘辨登基,是因为目前这时机还不算成熟。按照他的想法,夺回三辅,立足长安。到时候有玉玺代表国运,刘辨在长安登基,效果也许会更加的明显。高昌壁……太荒凉了。刘辨如果来到这里定下王治,势必要耗费大量的钱粮,这似乎并不符合董俷的观念。最后,还是诸葛瑾出了主意。“居延城的确不适合作为王治,对于西域的震慑,远远无法和高昌壁相提并论。主公所担心的是耗费钱粮,其实也没关系。车师国,卑陆国,以及移支等国战败后,虽有精壮充入了乞活军,可还有老弱妇孺在,何不名气修筑王城,也好过白白的供养……另外,各国王室聚集的财富,也可以挪出一部分。虽说耗费是耗费了一点,可是从长远来看,这西域终归是由主公掌控,修缮一番倒也没什么大碍。”董俷三思之下,最终还是采纳了诸葛瑾的建议。刘辨暂时留在高昌壁,而董俷则移治所先行抵达,在高昌壁原址上,拨地十万顷,重筑王城。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由蒲元为将作大臣,负责督造新王城。当然,王城里面的具体归化,由刘洪出面设计。在这方面,刘洪显然是一个行家,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大师。……进入六月之后,王城的重建工作,已经大规模的展开了。而董俷却在班咫再下戎卢、婼(chuo,四声)羌两国之后,停止了向西的扩张。因为再向西,就要进入大宛和乌孙的属国之中。在贾诩的远交近攻计策实施之前,董俷还不想过早的和大宛乌孙交战。同时,消化已经占领的地区,也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适得其反,董俷很清楚其中利害。战事停止了,接下来就是休养生息。大宛乌孙很明显也觉察到了董俷所带来的压力,随即调兵遣将,做出防御的态势。谁也没有向对方表达什么意愿,反正是很默契的进入对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