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考也不难,只是见解不同,略有高下而已,这还看不出些什么。
至于第三考,才是乡试中最难的,试以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这个就是需要琢磨主考官的时候,若你的见解与他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驰,就是你写的再好,他也不会让你考中,因为他不想在朝堂上多个敌人。
片刻后,一名官员带着两名差役,开始给每个考棚发考题。
接过考题,卫书除去封条,慢慢的把试卷展开。
当他看到题目时,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题他前些日子还和郭灵儿讨论过,当时二人的意见不一致,只好找郭教授评断,最后当然是卫书获胜。
虽然知道如何写,可卫书没有着急动笔,而是闭上眼睛把郭灵儿见解回想了一遍。
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他要把郭灵儿见解里的精华吸取出来,补充到自己的见解里,让其更加的充实。
“呼!”
轻轻吐出一口气,卫书睁开眼睛,提起笔刷刷的写了起来。
他的速度很快,一刻未曾停顿,所有的一切都了然于胸。
就在这时,学政带着主考和副考走了过来,一边走还不忘一边小声介绍着。
“二位大人,此子便是郭老的关门弟子,我们临江府府学的第一才子。”学政夸赞道。
“郭老一向眼光颇高,能入他老人家的法眼,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主考点了点头。
虽然他是内阁的学士,可他的学识不一定有郭教授高,只是官位高而已。
“正好他在答题,走,咱们过去看看。”副考建议道。
“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主考犹豫着道。
“要是这点情况就能被影响,他也就不配成为举人了。”副考说道。
随后,一行三人便来到卫书的考棚前站定,观看着卫书的答题情况。
这时卫书刚好写到一半,整个人全神贯注,并未注意到有人来了。
看着卫书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两位考官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显然是十分满意。
不一会儿的功夫,二百多字的见解写完了,全是精华,每一个字都有用。
卫书放下笔,准备低下头轻轻的吹了吹,这样墨迹能干的快一些。
就在他低头之际,突然注意到前方好像站着人,于是连忙抬起头查看。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两位考官和学政。
虽然他不认识两人,可他认识二人身上穿的官服。
卫书连忙站起身,对着三人施礼道:“学生见过三位大人。”
“这里是考场,不用如此多礼,坐下继续答题。”主考见卫书这样谦逊,满意的摆了摆手。
“是,大人。”卫书重新坐下,低头把墨迹吹干,随后封好考题准备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