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商末三国志 > 第251章 人口资源依然不足(第1页)

第251章 人口资源依然不足(第1页)

孙虎送走费翔的时候,已是晚上六点,此时的天已经黑透。姜林、费翔二人今日从刚过正午时分,一直聊到天黑,但即便二人聊了如此长的时间,费翔走的时候,姜林仍然觉得还有许多信息未聊透彻。二人约好了明日上午继续接着聊,孙虎将费翔送走后,姜林赶忙拿出自己的记事本和申杉献上的那份地图,开始一边回忆,一边将今日和费翔聊天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

根据费翔今日提供的信息,这虎方应当是位于后世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中东部以及湖南省北部这片区域,总共有四五十万人的一个方国。虎方由大小二十余部族组成,方国首领对下面这些部族的管理比较松散,各部族之间平日里也很少往来,只有在一些部族遇到其他方国和诸侯国袭击的时候,方国首领才会要求各部族出兵,协助遇袭的部族一起抵御外敌。

不过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少发生。因虎方生存的地域以东、以南、以西都有大山、大江、大河隔绝,这三个方向上几乎没有什么强敌可以威胁到虎方人。至于北边的商王朝,这些年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抵御西边日渐强盛的周国,以及平定东部、北部的诸侯叛乱之上,哪有心思再去琢磨向南扩张的事。

总的来说,虎方靠近北部的几个部族因接近商王朝势力范围,所以文化、思想上很容易接受华族的这些方国和诸侯。但越往南、尤其是在大江附近和过了大江、以及处在大山里的那些部族,因距离较远或者消息闭塞,对与不同族的华族人的势力就很难接受。

整个虎方的势力范围内,湖泊星罗,水网交织,不但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水资源,而且江、河、湖内的淡水鱼类又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食来源,所以虎方人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滋润的。除了偶尔遇到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外,几乎没有什么生存的天敌。

姜林努力地回忆着后世地理课本里习得的知识,在自己出生、成长的那个时代里,中国最着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有黑龙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及黑龙江的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苏浙太湖平原,苏皖江淮地区,江西鄱阳湖平原等。

再往细了讲,又可以细化出辽宁的盘锦垦区,内蒙古的大青山南北,河北石家庄地区,山西汾河谷地,山东胶东地区,河南豫北平原,江苏的里下河地区,浙江金衢盆地,安徽皖中平原,福建的建阳和龙溪地区,湖北的襄北地区,湖南的湘南地区,广西的南宁、钦州地区,云南中部坝子,四川的长江谷地,陕西关中盆地,汉中盆地,青海的湟水谷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河套平原,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北麓平原,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等。

这些地方的粮食产出,不但能满足当地民众的生存所需,而且还可以向外地输送,用来填补那些粮食产出不足之地的缺额。再多的,便可以当做战略贮备粮储存起来,到了关键时刻……

前几日在平阳城,申杉已经提出了南边的这些方国和诸侯国粮食产出比较丰厚,想在在当地建起酒厂就地生产的思路。今日和费翔第一次深入交流得知,这虎方占着一部分洞庭湖平原,整个江汉平原,不用费翔过多地描述,从后世而来的姜林很是清楚这虎方占据着这两块产粮之地意味着什么。

若是说春秋时期,吴国开凿邗沟是为了讨伐齐国,那么到了隋炀帝之时,耗费大量的人力、无力、财力来开凿京杭大运河,最大的目的便是为了将长江流域产出丰富的粮食运输到当时人口已经急剧膨胀、粮食缺口比较大的北方边境地区。

回想着这些信息,姜林又开始眼馋了,就像孟津渡口发现那颗嵌在地上的陨石是金属材质的时候一样,姜林望着申杉交给自己的地图上自己写的密密麻麻的那些信息,口水又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人口、矿藏、耕地、农田、山川、河流,所有这些可以定义为资源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也明白其重要性,但没有人比后世而来的姜林更能懂得其重大的意义。

从唐国元年到唐国五年这段时间里,涑阳城这里没少从安邑城、郇阳城以及唐、虞、胥三国交界处三不管黑市以及商人团从其他诸侯国和方国那里引进一些心向往大唐的国人和奴隶,这些输送到唐国来的人口,一部分被安置到了北边的平阳城,而一部分就地安置在了涑阳城。

而从唐国五年开始,故虞国之地并入大唐国后的这五年里,其他诸侯国和方国的商队、申杉的商人团仍然是没有停下往大唐国继续输送人口的步伐——大唐国在对南边的这些诸侯国和方国进行精盐、烈酒贸易中赋予价值最高的交换物就是奴隶,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所以即便这些诸侯国和方国里的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年,本国国内的奴隶人口流失的有些太过严重,但仍然无法阻挡已经形成的成熟的产业链的奴隶输送继续进行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过这十年大唐国的发展和经营,现在最南边的故虞国之地含安邑城在内的一市五县,全域人口接近二十万,其中青壮年七万余。再往北的涑阳城全域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万,其中青壮年一万余。

平阳城不但接收了来自南边输送进来的故虞国和其他诸侯国、方国的国人、奴隶,加上这么多年不断走出大山的黎国遗民,十年的时间繁衍生息下来,平阳城全域人口已经达到了四万,青壮一万余。

过了平阳以北的太岳山,进入太原盆地,晋阳城以南的平原之上这几年陆续诞生了五个定居点,目前人口尚未达到设县立市的程度,总的算下来,这五处定居点的人口也已经超过了一万人。至于太原盆地最北端的入口、大唐国发源地、已经正式将晋阳镇更名为晋阳城的这里,这几年其实人口的增长是最慢的。

这其实和埋藏在姜林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规划有很大的关系。

姜林深知,晋阳城这里,其实是不适合做一国之都的。或者说,晋阳城只适合做一个地方政权的都城,而不适合做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的都城。

晋阳城周边的煤、铁资源极其丰富,由此注定了晋阳城以后将是一个工业基地。这不是姜林自己决定的,后世的历史已经是如此演绎的。这几年随着西山那里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了出来,到了冬季,以惧老爷子为代表的一批老人的呼吸道疾病开始频繁地发作起来。从事医疗事业一生的老爷子慧眼如炬,一语便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来——空气质量变差。

从后世而来的姜林自是知道,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渐深入,晋阳城这里的空气质量还将持续恶化,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刚起步阶段便开始分散注意力去研究环保的事情,是对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掣肘。搞环保,那都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