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皇朝的另一本秘史 > 第17章(第2页)

第17章(第2页)

屌丝乃是王嗣璁的底色,网文这种廉价的娱乐手段也是王嗣璁上辈子的最爱之一,别看他读了那么多爽文,但也没有见过哪个作者敢这么去编王苏檀的人生轨迹,王苏檀拿的可不是什么大女主的剧本而是男二的剧本,人生轨迹之夸张光从她在虞朝为庆朝所编撰史书中占据的篇章就能窥得一二。

《庆书·列传第八·王苏檀·上》、《庆书·列传第九·王苏檀·中》与《庆书·列传第十·王苏檀·下》,便是王苏檀所在的篇章,庆朝在二百七十九载的国祚中出了很多能力不俗的将相,但有资格被单独列传者不过七人,这七人中只有王苏檀一人独占三卷,余下六位都是一卷篇幅,而列传的前七卷记载的都是后妃、宗室与公主这群皇亲国戚的事迹,不仅是卷数,字数也是重要比对环节,纵览《庆书》,在人物传记这一块只有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和仁宗本纪在字数上多于王苏檀的列传,这三位皇帝正是庆朝诸帝中功绩与品德排序最靠前的,可以说王苏檀就是《庆书》列传部分的外姓第一人,

科举在庆朝之前乃是男性的自留地,打破这座藩篱的正是王嗣璁的这位女王祖宗,今日在祠堂被家督赐名时他终于看到了王苏檀的画像,就明白家族的二代目为何能通过仅穿男装与换上男性发型这等拙劣方式便骗过一众考官甚至连庆太祖都差点着了她的道。

姬圈大佬这个词简直就是给荆国女王量身定做的,换上男装则是帅得让女人疯狂,穿上女装则会美的让男人疯狂,这种雌雄莫辨,男女通杀的属性,搜遍整个脑海王嗣璁发现也就天海佑希这个T0档次的姬圈天菜能与其一战。

纪传体的开头都是传主的个人信息,第二段记录了王苏檀的科举过程以及被庆太祖发现她女扮男装的过程,庆太祖是在科举考试的最后时刻才辨别出了王苏檀的性别,差点就让她蒙混过关了,不过太祖爷并没有马上点破而是站在边上看起了她写的策论,内容非常合乎他的胃口,收卷后就在金銮殿上对着王苏檀道尔可知欺君乃是重罪,可庆太祖的语气和遣词根本不像是居高临下的喝问,这就给了王苏檀自我辩解的机会,几个呼吸间脑海中就生成了一篇让女性可以进入科举与男性一争高下的千古名篇——《谏摒女书》。

《谏摒女书》是后来王苏檀给这次急中生智而作文章所取的名字,作为传记的第三段,该文章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这个核心,文章先是列举了庆朝之前大一统王朝女性将相的案例,说明女子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后从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点出女性人才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使得庆太祖频频颔首,最终不顾周边官员所言“惑乱阴阳,盗名欺君”的死罪罪名,点了时年不过十七岁三个月零八天的王苏檀为状元。

王苏檀被庆太祖点为状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晋朝覆灭后庆朝不是马上就续上去的,天下陷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当时的庆太祖还没有称帝而是自封为庆王,第一次开科取士也不是那么的正规,仅有他占据的庆州一带的士子前去参加,庆朝作为结束了晋灭之后军阀混战的大一统王朝,王政时期的科举自然就成为了毫无争议的正统科举,王苏檀就成了科举历史上第一个女进士兼第一个女状元,而且还是年岁最轻的状元!

庆太祖既是允许女性参与科举但也制定了种种限制,年龄和婚嫁就是他点了王苏檀为状元后定下的,王苏檀也是运气好,招的赘婿宁易乃是从小长大玩耍的青梅竹马,宁易并没有赘婿这重最受社会鄙视的身份而自怨自艾,反而持家有道让夫人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在仕途上发展,王苏檀经历太祖、太宗、德宗、真宗、仁宗这五位庆朝天子。

在庆朝的文官制度中以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最为尊贵,是宰相的同义词,合称“宰执”,俗称四大头,但最尊贵当属同平章事,四大头从低到高王苏檀都当过,她还给德宗、真宗、仁宗当过讲读,也就是老师。

庆朝的国号源自于庆太祖起家的顺庆府,顺庆府在后世重庆的辖区内,可见庆朝是一个以巴蜀作为根据地最终统一天下的大一统王朝,巴蜀之地的食盐多是井盐,王苏檀的仕途就始于江阳盐仓监,江阳是自贡的古称,号称为西南盐都,王苏檀上任后通过以工代账、以工代税的方式,发动灶民盐丁大规模修理仓库,建造大盐仓,扩大仓储,短短几个月下来,江阳一带就建起了近百座盐仓。

同时,王苏檀还简化了收购程序,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盐库收储量翻了数倍,盐在封建时代是硬通货,等同于工业时代的印钞机,使得庆国的财政收入直线上升,六载后王苏檀高升,继任官员萧规曹随,丰厚的盐税有力支撑了庆朝的统一战争。

王苏檀有个小她十五岁的幼弟王苏榆,在封建时代不管女性多么出色,只要有男丁在就是男丁当家,但幼弟却是在该死的年龄挂掉了,他打小就体弱多病,而且对于姐姐有着强烈的嫉妒心,为什么家里人都围绕着她转,我才是王家的继承人才对,这种扭曲的心灵作用于身体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弱,终于在及冠前夕死掉了,关键是没有结婚。

一世祖王弥老来得子,就这一个儿子,再不争气也是儿子呀,丧子之痛让他短时间内白了头,意识到这就是命,在给儿子举办完丧礼后以王家族长的身份在祠堂中公布了一个决定,让王苏檀在他百年后担任王家掌舵人,王苏檀的两个叔叔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因为王家的命运如今就寄托在大侄女王苏檀身上了。

王苏檀是庆朝历史上第一个将四大宰执都做了一边的文官,王苏檀能被点为状元文笔自然也是一等一,尤其是在散文这一块,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可以说她的散文作品到了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改一个字都不行的程度,是庆朝前期文风的引领者。

关键王苏檀与宁易二人的后代也争气,他们的长子王曦与长孙王羡都高中状元,还都和母亲与奶奶一般做到了四入头,后人是这么评价当时的王家:三世状元一门宰相,五朝元老三代帝师。

庆朝给王苏檀的谥号也是历史独一份,单一个“文”,要知道此方世界的谥号规则是君主用单谥臣子用双谥,更别说王苏檀薨后当时的庆朝皇帝仁宗还追封老师为荆王,根据封建时代用谥号和官爵来敬称先贤的传统,什么曾文正,什么杜工部啦,王家后人对王苏檀的称谓便是荆文王,应了“小说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这句话,待她百年之后王家子嗣将其各作品收集,编为了《荆文王集》。

在另一个时空的炎黄大地,得单一个“文”谥号的封建时代官员就一个,乃北宋的王安石。

只是王苏檀入仕的时候庆朝已经有了大体框架,彼时庆太祖已经称王七年,跟随他起兵的一干人等都占据了重要职务,所以就算是状元也得从基层干起,王苏檀本人是长于内政,庆朝又奉行无军功不授爵,她就与开国勋贵失之交臂,她的后人要等到八九百年的两夏才能混成从龙功臣。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前几年的女状元华嫦箐因为王苏檀千百年前的一篇《谏摒女书》得了参与科举的机会,只是她那时还太年轻,才二十三岁,殊不知所有命运的馈赠,背后都暗自标好了价格,在这个同人文中,华嫦箐所要支付的代价就是成为王嗣璁的鸡吧套子!

科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隋唐时期的科举与两宋不同,两宋又与明清不同,此时空科举的脉络就隐藏在了历朝历代所编纂正史的选举志或职官志中。

此方世界的第一次科举可以追溯到魏世祖章皇帝曹爽那里,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王嗣璁有一种要笑死的冲动,当然了,此曹爽非彼曹爽,彼曹爽可是蠢得被司马懿骗得团团转,五千余人因为和他有关联而丢了性命,这已经不是死一户口本了。

此曹爽则厉害多了,将父亲传给他的势力从一隅割据政权带成了大一统皇朝,名为继承实为开创,正是依靠这份一统天下的威望他才能推行科举这种挖世家大族根基的选拔制度。

饶是身为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曹爽在推行科举制度的过程中也是磕磕绊绊,毕竟世家大族在他统一天下的过程出了大力和死力,同时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曹爽也知道步子大了会扯到蛋这个理,故在科举实行的过程中妥协了很多,具体的妥协措施都在郑朝给魏朝所修编的《魏书·职官志》记着,比如没有资格考试,想要参加科举必须要得到权贵的推荐,考卷也不会糊名和誊写以至于考官能看到考生的个人信息,同时录取人数也很少,就拿在曹爽在位第十年所进行的首次科举为例,仅仅取了五名门阀出身的进士,而且举办的频次也很低,在第一次科举后的二百一十七年间只进行了十三科,其中三次还是在魏世祖时期。

以后世,尤其是两夏的眼光来看待魏朝的科举,无疑是弊端重重,进士名额基本上都都权贵子弟所垄断,但不管怎么说都开了考试授官的先河,更别说魏世祖在后面两次科举中点了七名寒门举子为进士,并破格擢升使其掌机要,一举打破了士族门阀凭借血缘关系垄断官场的局面,这些没有什么后台可言的寒门进士也明白自己能在朝堂之上与门阀出身的官僚扳手腕完全就是因为皇帝的信任,世祖以降的魏朝诸帝也是看到了科举的好处,故后十次科举都至少有一名寒门子弟能鱼跃龙门。

国祚二百五十六年的干朝在科举领域的贡献不仅是糊名,科举三年一考就是在郑朝成了定制,郑朝的科举考生也由门阀推荐变成了官学和州县荐送,取士数量也能稳定在二十到三十之间,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对于官场的垄断。

干之后的晋为了进一步打击豪贵在科举方面又有三大创举,第一是为誊写,此招一出可谓是彻底断了考官通过字迹判断考生身份的路子,第二是为恩科,所谓恩科就是晋朝皇帝会在他登基的第二年会加一次科举,如果那一年是科举年,就是恩科并行,录取人数会增加一倍,差不多能有一百人,第三就是增加了名为举人试的资格考,使科举变成了举人,进士的两级考试,论卷豪贵子弟肯定不是寒门子弟的对手。

庆朝统一天下后又给科举增加了秀才级别的选拔考试,至此,秀才,举人,进士的三级制度彻底完善,后面的虞、宁和两夏都是萧规曹随,至多在时间上做一些修改。

祭祖,正是封建宗族用来凝聚人心的套路,转生六年来的种种经历让王嗣璁愈发意识到宗族的宗教属性,封建时代的人不是对于传宗接代痴迷,而是对于香火供奉痴迷,认为人死后有灵,有后人祭祀便是灵魂不灭,没了祭祀就会魂飞魄散,所以没有儿子的男人不是过继同宗子嗣便是收养别人家的孩子,为的就是死后有人给他逢年过节烧纸上香。

王家则是将列祖列宗中的优秀分子的灵位放置于宗族祠堂之中,只要家族不灭每年都会受到丰厚的供奉,以此激励王家子嗣好好为家族的霸业添砖加瓦,昔年王家在前夏崩溃时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祠堂中的祖宗灵位和画像打包带走,有祠堂的地方就是家,而不是带走什么金银细软。

人类的抱团程度与生产力的发达呈反比,越是低下就越是抱团,封建时代是宗族,工业时代是家庭,到了信息时代就是彻彻底底的原子化个人了,王家五服以内的男丁加起来有一千多人,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文武教育,相较于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来各个都是了不得的人才,他们在王嗣璁所创造的千秋帝业中出力很多,王嗣璁也给了他们相应的回报。

跟着大家将年初一各种繁文缛节的仪式做完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后,王嗣璁发现天都要黑了,除了每月初一,十一和二十一这三天的朝廷法定节假日,像春节、上元节、清明节、重阳节、冬至这些重要节日都是朝野默认的休息日,正月初一到十五就是一年中时间最长的假日。

心中的紧迫感让王嗣璁根本无法放松,对仆人下了不要打扰自己的命令后就跳上了卧床,盘腿打坐运起内功来,王家确实在六百多年的时光中收集了无数的武功秘籍,不夸张说其中八成是对于高阶武者没有什么价值的大路货,剩下的两成中,八成是二流,一流和顶流的加起来有两成,至于武经阁中为何收藏了那么多低阶功法,原因就是充数,就像王嗣璁上辈子经常逛的点娘,有价值的网文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充数的。

同样这么做的还有另外三个国公家族,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江寒青叹了一口气,放弃了猜测对方武功来历的想法。

数百年来江家收集了天下无数的武功秘笈,江寒青从小就刻苦钻研各门派的武功,对于天下武学自认为是知道个十之八九,可是今天就偏偏碰到了这剩下的十之一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