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年开拍,一共拍了6年,累计投入了600多万资金,剧组预算基本上都砸在戏上了,可以说一直到现在,《西游记》的五毛特效仍可甩很多电影几十条街。
演员的片酬低,剧组的工作人员赚得更少。
那个时候,顾北每个月都要协助制片主任关小颖发工资,大部分剧组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在50到100元左右。
相对来说带“师”字的技术人员。工资都在80到100元左右,技术工种挣得多是正常现象。
其中工资最高的是负责人物造型设计的王喜忠老师,每个月150块钱,他在全国这个领域都是顶级大师,拿最高工资也是理所应当。
顾北在剧组的干的是现场统筹和导演助理,但剧组并没有明确安排这个职务,所以挂的是美术助理的职位,一个月50块钱。
说起来也不算很低,因为1982年时,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在798元左右,月收入相当于66元。
也就是说,《西游记》剧组的平均工资和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也是相差无几的。
另外,这个只是工资,剧组常年在外地拍摄,还会有一些补助和津贴,以及夜班费等其他收入。
而师徒四人和顾北他们不一样,因为进组之前都有各自的正式单位,关系属于借调,当时张金莱的工作单位是浙江昆剧团,马德桦的单位是北方昆曲剧院,闫淮礼是京城人艺,许少华则是山东话剧团。
也就是说,他们在《西游记》拿稿费同时,在原单位还会有一份工资,并非后来网上一些新闻里说的那样,六年就只挣了两千块一样。
应该说他们的片酬有两千多块,其收入还要包括所在单位的工资。
《西游记》剧组除了主要演员和班底演员之外,其他演员都是临时借用来的,他们的收入也属于片酬性质,原则上最低30元一集,最高90元一集,本来是不超过主演的,但也出现过意外情况,导致个别演员一集稿费收入达到500元,是孙悟空的好几倍。
这个意外的角色就是白龙马,饰演白龙马的演员有两位,一位是演了三集小白龙的王伯昭,另外一位是在《智激美猴王》里演了一集小白龙化身的任文坚,他们俩也正好成为《西游记》剧组里片酬最多的和最少的两个演员。
王伯昭片酬高,是因为他当时想狮子大开口,把负责跟他洽谈的制片主任给吓走,没想到对方居然答应了,但是要求他打死都不能说出去,包括杨婕导演在内的其他剧组人员都不知情,直到前几年西游剧组再聚首的时候,王伯昭才吐露真相。
王伯昭一共拍了三集《西游记》,收到了三集片酬,一共1500元,但是观众只看到他在《猴王保唐僧》和《扫塔辨奇冤》里出现过,其他剧集里并没有看到他,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王伯昭还有一集的镜头拍完了,但是后来没用上,但拍了就是拍了,还是拿到了那一集的500元。
而在《智激美猴王》一集中,本来王伯昭也是应该出场的,但当时他人在老美,于是杨婕导演急中生智,让白龙马嚼着草料替他演了,当时杨导都不知道,她这个急中生智,还给剧组省了500块钱。
白龙马变身成的侍女,饰演者是云南当地一位街道办的会计任文坚,她是武校出身,有功夫。
任文坚在剧组呆了六天,拍了一场戏,最后拿了30元片酬,这份片酬相当于她当年一个月的工资。
同样饰演白龙马,一个一集30元,一个一集500元,天差地别。
《西游记》从开机到杀青,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六百多万,而工资、片酬和补助等各项人员支出,却只占了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那钱都花哪儿了呢?
一个是差旅费用,整个剧组跑遍全国大多数省份,跨越六年时间完成拍摄,这其中交通和住宿等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
当然,后来也证明,花这些钱带来的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大的。
当初剧组在筹备的时候,杨婕导演就定下了《西游记》要拍摄实景,一方面让场景更逼真,另一方面也宣传了全国各地的美景,到现在还有很多景区特意标出“《西游记》取景地”来作为吸引游客的噱头呢。
另一个就是制作费用,主要是服化道方面,举一个例子,像《火烧观音院》那一集为了拍大火,专门制作了一套寺院模型,花了3000多块。
还有小白龙的真身,那条硬邦邦的木头龙也花了剧组900多块钱,本来人家开价1500的,被顾北和李诚儒磨叽半天,才还价到了900。
可以说,86版《西游记》的钱,还是花在了真正该花的地方,对比之下,现在的影视剧一半以上预算都给演员发片酬,花在制作上面的还剩几个钱。
归根结底,当年师徒四人的做法,确实欠妥,大家都在努力为了拍好《西游记》而努力,并且做出牺牲的时候,他们却借着《西游记》带来的名气去赚钱。
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一下子名气暴涨,能借着名气去赚钱了,谁又能挡得住这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