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事实上,阿里已经意识到开放的重要性。马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阿里要做一家开放的公司。但阿里的开放,更多是在业务层面,而在股权层面,阿里依然保持高度集权。
“阿里的开放,是有限度的开放,是基于自己掌控力的开放。这种开放,能否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尚需观察。”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说。
对阿里而言,平台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平衡好生态利益,能否让平台上的各方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只有这样,平台才能持续繁荣。
腾讯:如何克服创新惰性
在BAT三巨头中,腾讯似乎最先找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票——微信。微信的出现,不仅让腾讯成功抵御了米聊、来往等竞争对手的进攻,更让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占据了有利地位。
但腾讯也并非没有隐忧。腾讯的隐忧,在于创新惰性。
过去,腾讯以“模仿+微创新”着称,这种策略,让腾讯在PC互联网时代,无往不胜。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策略开始失效。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太快,留给腾讯模仿的时间越来越少。
以手机浏览器为例,UC浏览器凭借先发优势,已经占据领先地位,而腾讯手机浏览器虽然背靠腾讯这棵大树,但进展缓慢。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腾讯手机安全、腾讯手机地图等领域。
“腾讯过去的成功,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把握,以及对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优势正在被削弱,因为竞争对手不再是大公司,而是创业公司,他们更加灵活,更加专注,更加贴近用户,这是腾讯需要警惕的。”一位互联网分析师说。
事实上,腾讯已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马化腾曾多次在内部强调,腾讯要做一家创新驱动的公司。为了鼓励创新,腾讯甚至允许内部员工离职创业,如果创业项目被腾讯看好,腾讯可以以投资的方式,将其收回。
但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土壤,需要机制,更需要文化。腾讯过去的成功,让腾讯员工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这种安逸,很容易滋生创新惰性。
“腾讯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创新的土壤和机制。腾讯需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上述互联网分析师说。
除了创新惰性,腾讯还面临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虽然腾讯拥有微信这张门票,但微信的成功,并不能掩盖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迷茫。
“腾讯在PC互联网时代,是一家流量分发公司,通过QQ、QQ空间等产品,占据流量入口,然后将流量分发给第三方。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已经失效,因为移动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用户的注意力高度分散,流量分发变得越来越难。”上述互联网分析师说。
对腾讯而言,如何从流量分发公司,转型为一家真正的平台公司,是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
平台之战,刚刚开始
平台之战,远未结束。
虽然BAT三巨头在各自领域,都建立了强大的平台地位,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位并不稳固。因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市场规则、用户习惯、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变化,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谁就能够脱颖而出。
事实上,除了BAT三巨头,还有很多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展现出强大的平台潜力。比如360,凭借安全卫士、手机助手等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比如小米,凭借硬件+软件+服务的铁人三项模式,在智能手机市场,异军突起;比如乐视,凭借“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生态模式,在智能电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谁能够抓住机遇,谁就能够成为平台级公司;谁如果固步自封,谁就会被时代淘汰。”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说。
平台之战,最终将落实到用户体验之争。谁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谁就能够赢得用户的芳心,谁就能够建立强大的平台地位。
而用户体验的提升,离不开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或者是产品创新,都能够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创新是平台级公司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平台级公司。”上述互联网资深人士说。
平台之战,才刚刚开始。谁能够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