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正皇帝在与众内阁大臣商议完毕后,心中仍对凶奴之事耿耿于怀,尤其记着上次因凶奴的侵扰而影响了自己的道号庆典。他单独留下了贾瑀,想听听贾瑀对于如何打败凶奴的见解。
御书房内,永正皇帝目光灼灼地盯着贾瑀,说道:“贾瑀,朕单独留你,是想听你仔细说说,究竟如何才能彻底击败这可恶的凶奴。”
贾瑀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说道:“陛下,凶奴之患由来已久。凶奴乃是游牧民族,其国情风俗与我朝大不相同。他们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城池和农田,全民皆兵,自幼便在马背上长大,骑射之术娴熟无比。
在风俗方面,凶奴崇尚武力,以强者为尊。他们的部落首领通常是凭借赫赫战功和极高的威望获得地位,内部等级分明,各部落之间竞争激烈,但也时常因权力争夺而产生纷争。其文化相对简单直接,注重实用和生存,对财富和土地有着强烈的渴望。
从国力上看,凶奴资源相对匮乏,物资大多依赖掠夺。他们的生产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畜牧,这导致其在粮食、布料等生活必需品上严重依赖外部。然而,他们的机动性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很强,这使得他们在战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凶奴人的社会组织相对松散,没有像我们这样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制度,但在战时能够迅速集结成军,行动迅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谈到军力,凶奴骑兵堪称他们的王牌。他们的战马强壮且耐力持久,骑手们自幼接受骑射训练,技艺高超,擅长长途奔袭和突袭作战。其军队组织看似松散,实则在战斗时能够迅速响应首领的指挥,且士气高昂,悍不畏死。他们惯于采用迂回、包抄等战术,常常出其不意地攻击我方防线的薄弱之处,令对手难以捉摸。
针对这些情况,陛下,我方在战略上首先要以守为攻,巩固边境防线。加强城池的防御工事,不仅要增高加厚城墙,还要在城墙外挖掘又深又宽的壕沟,设置密密麻麻的鹿角,减缓他们的进攻速度。同时,沿线密集布置烽火台,确保信息传递迅速,以便及时增援。
战术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我方的优势。利用我方精良的弓弩和投石车,在城墙上给予来犯之敌远程打击。在敌军进攻时,以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步兵坚守城池,用厚重的盾牌和长枪组成防线,抵御凶奴骑兵的冲击。我方的骑兵要养精蓄锐,适时出城反击,选择敌军疲惫或分散之时,以迅猛之势打乱他们的阵脚,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另外,我们可以派出精锐小队,深入敌后进行骚扰和破坏。这支小队要由武艺高强、熟悉地形且擅长隐匿行踪的士兵组成,他们趁着夜色袭击凶奴的粮草补给线,烧毁他们的粮草,或者在水源处下毒,让其后勤无法保障,从而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
对于凶奴内部的矛盾,我们要善于利用。派遣能言善辩、心思缜密的使者暗中挑拨,散布谣言,让他们对彼此产生猜疑和嫉妒,使其内部纷争加剧,甚至引发部落之间的内战,极大地削弱他们的整体实力。
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部落的联盟。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诚意,与他们达成合作协议,承诺在战胜凶奴后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形成对凶奴的包围之势,让他们四面受敌,疲于应对。
在经济上,严格控制与凶奴的贸易。对边境的贸易市场进行严密监管,限制粮食、铁器、盐等战略物资的流出。对其进行经济封锁,让他们无法从我方获取所需物资,从而影响其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生活水平,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陛下,战胜凶奴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长期的谋划、坚定的决心以及全国上下的齐心协力。”
永正皇帝听得入神,说道:“贾瑀,你之所言甚合朕意。但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诸多谋划。”
贾瑀再次行礼道:“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国家除患。”
永正皇帝问道:“爱卿有多大把握打败凶奴,甚至永久地消除威胁?”
贾瑀微微沉吟,而后郑重说道:“陛下,此事难以确切估量把握之数。然若依臣所言之策,步步为营,精心筹谋,全力施为,臣有七成信心能在数年内击退凶奴,保边境之安宁。但要永久消除其威胁,实非易事。
凶奴之性,犹如野草,春风吹又生。即便此次能给予其重创,使其暂时退缩,然若日后我方稍有松懈,或内部生乱,他们仍有可能卷土重来。但臣坚信,只要我朝能持之以恒,加强边防,发展军事,推行良策,不断削弱其力量,同时以文化、经济等手段对其加以影响和同化,或能逐步减少其危害,使边境长治久安。
不过,这必将是一场漫长而艰巨之战,需陛下全力支持,朝廷上下一心,全国百姓同仇敌忾,方有可能达成此宏愿。”
永正皇帝听后,神色凝重,思忖片刻说道:“爱卿所言有理,朕自当全力支持。但此事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有半分疏忽。”
贾瑀跪地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托。”
:()红楼之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