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1章违背祖宗的决定和收获不小
1958年9月8日。
京城召开了全国医药卫生技术经验交流大会,大会上提出了:医药卫生技术gm要“走群众路线的方针,要中西医结合,土洋并举”。
为整理、掘、保护蕴藏在民间的灵验中医方术,解决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促进华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展。
国家号召各级医疗机构派工作人员到民间采风收集,鼓励各地中医大夫和广大人民群众献出自己手中的秘方和验方。
当时王孟德跟着蒲老也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
他虽然因为找到了“血吸虫病”的治疗办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但那次会议上依然只能坐在角落里听着。
同年十月份,冀省就迅起了“人人献计、个个献宝”的全民采风运动。
这次运动可谓是全民动员,全民动手,采取了逐级布署,层层动的办法,迅掀起了一股采风的高潮。
不管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中医大夫们,纷纷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把手中珍藏的药方献了出来。
全省在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内就采集到了单方、秘方、验方十六万个之多。
此后,其他各个省市地区,也紧跟着开始兴起了献方运动。
同时,各地的一些部门或者中医学院,也把收集到的秘方、验方等编纂成书籍出版。
献方运动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集到了大量有效的民间药方,促进了中医药的展。
根据临床效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收集到的验方、秘方进行了筛选整理和归类。
为探索中医的治疗规律,提高医护从业人员的中医水平能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同时,一部分的药方,效果确实非常的好,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推广。
然而,有利必有弊,由于收集到的秘方、验方、单方等数量庞大,验证和处理这些药方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特别是第二年,津门地区搞了一次“中医献方运动”,本来目的是号召民间中医大夫将祖传秘方都公布出来,由津门药材公司收集整理并验证这些药方。
可这次轰轰烈烈的献方活动只搞了三天就被津门叫停了。
原因不是没有人“献方”,恰恰相反,而是献的太多了,不论是真正的中医大夫,还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都踊跃响应号召。
从公布“中医献方运动”开始,在短短三天时间里,相关部门就收到了民间各种秘方、验方等十万个!
导致后续的处理和验证工作难以跟上,大部分秘方、验方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应用。
这也是无奈之举,光十万个秘方和验方,就够国家举全国之力验证好些年的了,更别说一个津门地区。
估计几百年都无法彻底的验证完这些药方。
这个问题,其实各地也都同样出现过,只不过那些地区没有这么疯狂罢了。
“孟德,当时献方运动,国家确实筛选出了不少有用的秘方和验方,一部分用来研究教学,一部分让制药厂制成了中成药。
但随着这十几年中西医技术的快展,一些药方就不合时宜了,再加上准备形成中医药“托拉斯”,大量的制药厂和研究机构需要进行合并。
功效差不多的药品,就没有必要重复生产,还有一些药方生产出来的药品副作用比较大。
于是国家就想对这部分的药方进行整理、评估、改良。
如果能现、改良一些可以出口创汇的药方,那就更好了。”
办公室里,蒲老捏着胡须,慢慢的解释道。
他现在是中医研究院的副院长,这次针对几年前献方时得到的大量秘方和验方进行整理和验证,国家点名让他成为负责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