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大明科学研究院(第1页)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大明科学研究院(第1页)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大明科学研究院

建文十六年,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金陵造船厂热火朝天,新式铁船每隔两个月就会有一艘船下水。马鞍山冶炼厂高炉林立,新式冶炼厂让冶炼效率大幅提升。

山西大同、宁武、河东、西山等地,蒸汽机轰鸣,以竖井提升的方式,将一车车煤炭升运上来,然后有人将煤炭运至转运区,会有商人带伙计将这些煤炭通过路与河运往北京、金陵等地。

太行山中,千余匠人拿着铁钎、铁锤正在开山,一批批的人将破碎的山石用背篓背出去,朝廷要修铁路,不可避免地需要开山。

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打造一条条隧道以供铁路穿行。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兴许要五年,要十年,要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

但朝廷的决心已定,一定要掌握开山隧道的技术,一定要研究开山支护的技术,一定要让火车通过群山抵达更远的地带。不管付出多少年月,多少财力,多少人力,朝廷都下定了不可动摇的决心。

坚硬的地方,结实的地方,尚可以凿洞填充火药加快速度,可一些山石相对松软,不够结实的地带,则不敢使用火药,还必须小心翼翼,采取各种支护手段,确保不坍塌,还需要研究渗水的问题,必须做好封堵准备……

国子监派出来的人与经验丰富的匠人组合,开始了大明大型工程基础建设的研究,这些研究不再是局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带,而是在群山峻岭之中。

淮河某处,趁着枯水期,国子监匠学院带人分流堵住了一截河道,实现了河道地基处理,并完成了混凝土桩填充,实现了河道桩的建造。

只不过鉴于黄河、长江根本就不适合分流堵塞,跨越大江大河的桩修筑依旧是个问题,国子监提出了河内围堰的想法,就是在黄河里面打造一个铁房子,铁房子高过水面,然后利用蒸汽机将水排空,在围堰内修筑混凝土桩。

这个想法惊世骇俗,但国子监经过验证之后还是同意了这个想法,黄河、长江深二十余米,这个深度并不是不可克服,毕竟铁船制造了这么长时间,弄一些大铁笼子也不是不可行。

虽说高度太高不容易实现,但只要底部弄大一点,厚一点,留下凹槽,上面嵌套到下面,一点点堆叠起来,未必不能做成水中围堰。

对于国子监的研究,朱允炆并没有做任何干涉,现在的国子监已经不需要给予太多引导,他们已经可以自己找到方向,并不断在实验中取得经验,完善方法。

这一日,国子监祭酒胡濙、司业叶灵儿、匠学院院长周昌入殿求见。

朱允炆抬手,让三人起身,道:“你们三位一起入殿少有,想来是有什么大事商议吧?”

胡濙微微点头,走出一步道:“皇上,国子监自改制以来,出现了众多惊才绝艳的人物,这里有些人已步入朝堂,成为朝廷重臣,有些也已进入各行各业,为朝廷效力。多年来,国子监始终坚持六年制,监生结业便离开已成定制。”

“只是,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监生并不能遵守六年满离开国子监的规制,尤其是一些高深的研究,更需要监生花费更长久的岁月去研究。臣等以为,是否可以在保持国子监六年制的同时,对一些专于研究的国子监准许其留下。”

朱允炆仔细听着胡濙的讲述,微微点了点头:“这件事早年前不曾考虑,虽说这些年来,确实有一批监生以不参加结业考试,或参加结业考试之后不去领结业证书留在国子监继续研究。但这样下去,对他们毕竟不公。”

叶灵儿走出,道:“他们倒不怕什么不公,只是想继续留在国子监,利用国子监完备的器材、物资、力量去研究学问。臣等认为,可以在国子监之内,再设一个团体,专门容纳这些优秀的监生,为其深入研究学问提供更多帮助。”

周昌支持胡濙与叶灵儿:“如匠学院,培养出一个人才,少说也需要三五年,好不容易成才了,有些人就要离开国子监了,这对他们是一个损失,对我们也是个损失。比如匠学院的周通明,他对机械动能颇有研究,可一结业就进入了官场,现在担任的是御史……”

胡濙叹了口气:“朝廷不缺乏当御史的人才,可缺乏对科学有研究的人才。”

朱允炆听明白了。

国子监监生修习六年之后,明明可以继续深造,但因为国子监缺乏深造的机制,深造也没啥实质性好处,所以很多人选择步入官场,去获得更多好处。

比如国子监监生管吃管住,修习期间还有奖金可以拿,但结业之后,在没有拿出学问突破,研究成果之前,你是没任何收入的,也没有奖金可以拿的。但一当官,这就是有收入的……

是在国子监继续研究,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是出去当官养家糊口,这就是许多国子监人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以前这个问题不甚严重,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问许多长年累月不断去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考虑了。

朱允炆思索良久,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道:“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依朕看,这些继续研究深造的监生是真正可敬的人才,朝廷需要给予重视。你们看这样如何,在国子监之上架设一个大明科学研究院,结业之后,经考核通过的监生,可以进入科学研究院继续深造,份由监生改为院士。”

“科学研究院,院士?”

胡濙等人彼此看了看,心头有些火热。

这个科学研究院是在国子监之上的,不是在国子监之内,拔高了这群人的地位。

监生向院士的转变,赋予了其新的身份。

朱允炆继续说:“所有院士,对标四品俸禄发放,朝廷嘉奖其在北京一座院子,为其安置家人。朝廷年年说重视人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之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