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你得给我封赏,我才会帮你打仗。
本来刘邦就已经不高兴,又被韩信这么一搞,你说刘邦心里怎么过得去?
幸亏张良在旁边提醒刘邦忍住。
否则的话,刘邦可能当场就和他翻脸了,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把他从齐王改为楚王,韩信就应该看出刘邦对他不放心。
事实也是这样,韩信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像李靖那样无欲无求。
韩信真要聪明懂政治的话,就不应该死死盯着兵权不放。
虽不至于像张良那样要求归隐,至少在交兵权上表个态。
表个态,也能让刘邦满意。
可是他没有。
他始终没有。
后来异姓诸侯造反。
韩王信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
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反,但他一直和彭越英布等人眉来眼去,举棋不定。
如果韩信在政治上是成熟的,那么他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抉择。
要么始终忠于刘邦,向刘邦坦露心声,永远不会背叛。
要么就下定决心,打心里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彭越、英布一起造反。
千万不能犹豫不决,彷徨观瞻。
彷徨观瞻的结果,就是等着刘邦一个一个的收拾他们。
还有,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他就应该吸取教训了。
他就应该明白,刘邦已经对他非常不满意了。
但他依然没有吸取任何教训,既不表忠,也不造反。
那结果不就是寻死吗?
华夏封建古时社会是一个集权社会。
天下只有一个皇帝,只有一个主人。
如果你当不了皇帝的时候,你就只能当一个忠诚的大臣。
当你想当皇帝的时候,你就要有当皇帝的规划、胆识和眼光。
韩信什么也看不清楚,连萧何和吕后是什么样的人,他也看不清楚。
所以最终被萧何与吕后骗去,砍了脑袋。
在华夏历朝历代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