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等骁勇儿郎荣归,再讨一坛凯旋酒喝。
·
吴郡钱塘,阮府改成王府,门前车马热络不绝。
阮厚雄这些年在钱塘经营有方,五湖四海皆有朋友,面对那些登门的豪阀巨贾,这位炙手可热的长安王一应安排妥帖。
寻他喝酒叙旧的,阮厚雄奉陪,上门拜望打秋风的,阮厚雄派詹事随手打发了,至于找他通门路替后辈儿孙谋个一官半职的,对不住,女帝新修的律令,凡入仕者皆考功策举,倚才录用,犯律的人,王公也要与庶民同罪。陛下如今还在前线打仗,要不然,本王送阁下亲自去驻营地和陛下说说?
国舅爷不愧是笑面虎,伸手不打笑脸人,又专横霸气。如此一个月后,门前便消停了大半。
后宅女眷提起飞龙在天的女皇陛下,个个与有荣焉。阮碧罗接到册封圣旨,捧着那凉沁沁的太后碧玺宝印,却久久回不过神来。
“她做了皇帝……”
“她怎会做了皇帝……”
尹老夫人见女儿怔怔痴痴,高兴不似高兴,怅然若失的模样,终于忍不住问她:“阿篁,你究竟希望她过得好?还是过得不好?”
“你究竟是期盼她成才,前程似锦,还是希望她当成姑爷的影子,永远活在你的掌控之下?”
阮碧罗呆愣半晌,仿佛有什么刺痛的东西从她麻木的心房流淌出来。
一身素净孀妇打扮的妇人忽然忆起,当初澜安在谢府水榭对她那重重的一跪。
那孩子问她,可否有一刻觉得生的是女儿,也很好?
然后,那孩子的目光在她面前眼睁睁地黯淡下去。
阮碧罗心口啵啵跳动,如同一个装睡了二十年的人终于愿意睁开眼。她颤抖地呵出一口寒气,对着那道明黄圣旨流下泪来。
是了,澜安今日执天下牛耳,临万人之上,可她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并不以她为荣,也并不欢喜。
阮碧罗终于意识到,原来她只想让她的女儿和她体会一样的痛苦,并不想让她活得快活。
原来她一直将自己失去丈夫的怨恨,投射在澜安身上,她表面说着为她好,其实所有规训都是在折磨那孩子。
世上竟有她这样恶毒的母亲……
阮碧罗捂着自己千疮百孔的心,泣不成声。
她之前从未想过,这条荆棘丛生的登顶路,阿澜她走得痛不痛?苦不苦?
可惜,不会有人回答她,也不会再有一个懂事早慧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为她抹去脸上的泪水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谢澜安占据长安,屯兵整顿数月,入春后,遣胤奚作前锋东进,大破潼关。
这座四镇咽喉的重关一破,北方的半壁山河便彻底收入了大治版图。
远近士族坞主,见风使舵,尽皆来附,户口激增十万户。
远在西北的石泰山得信,立刻带领部曲动身赶赴潼关,捧屠鲵剑叩拜天子,完璧归赵。
“当年小人有眼无珠,未敢尽信胤王之言,仅以百车粮粟相送。今觐见天颜,方知世间果有真龙,能以巨力扭转江河,一统天下!小人携麾下部曲,愿为陛下献绵薄之力。”
谢澜安身着戎装,外罩一件玄青缎蛟龙轻袍,掌中的马鞭代替了折扇。她纳剑在手,垂下明星皎月般的剑目,望向石泰山。
“石堡主疏财解难,是有功之人。朕听鸾君提起过,令祖耄耋高龄,尤著故朝衣冠日望汉都,问洛下读书声可存。有耆老如此,众志成城,方有天授神柄,使朕克城复国。”
“石氏忠君,赐爵忠义侯,愿石氏子孙,不忘今日。”
皇帝陛下一言九鼎,明知石泰山当初是出于投机,今日赶来归附也是见机行事,依旧千金一诺。
石泰山又是暗喜又是敬服,重重叩首:“臣愿世世代代,忠于陛下!”
火红的夕霞镀满天穹云层,空气中弥漫着将士扎营的火燎气与开灶的饭香。胤奚随谢澜安走上潼城关的城头,视线飘到那只提着狰狞宝剑的白玉素手上,莫名觉得相配。
“陛下可将此剑赐给高世军。”
胤奚望着眼前宽广无涯的黄河水,随口提议。
二人的脚下,正是如一条粼粼玉带横亘在麟趾原上的黄河,洪波挟沙,水深无底,恢弘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