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道路,朕由衷希望,在座的诸位,以及我大魏万万千千的子民,能辅佐朕走完这条路。”
“或许朕穷尽一生,仍无法完成这个壮举。但朕还有儿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终有一日,我大魏能囊括整个天下,使中原再无战乱!”
『……』
听到赵润这一番话,殿内诸文臣武将皆目瞪口呆,他们皆被魏王赵润这一番豪言给震慑住了。
纵使初投魏国的乐弈、燕绉、司马尚等人,此时感觉眼前这位君主有些与众不同——曾经,韩国的君主韩然曾带给过他们这样类似的感觉,但眼前这位魏国的君主,却好似比韩王然更加纯粹。
这是一位,在真正意义上说,以胸襟可容下整个中原的君主。
而此时,就见赵润举起了手中的酒樽,在环视一眼殿内的诸文臣武将后,高声喝道:“敬我大魏!”
殿内诸文臣武将,包括在殿外广场上魏国各军兵将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酒樽、酒盏。
“敬我大魏!”,!
在东侧的首席,坐着禁卫军总统领卫骄,同席的有大梁禁卫军统领周骥、副统领侯聃,而在这三人身后的席位中,则坐着参加了「大梁战役」的将领,比如何苗、朱桂、成陵王赵燊父子、上梁侯赵安定父子等等。
东侧的次席,乃是燕王赵疆的席位,同席的有魏武军的韶虎、鄢陵军的屈塍,在其身后的席位中,坐着河内军、鄢陵军、以及湖陵水军其余将领,比如曹焱、晏墨、孙叔轲、李岌、周奎、蔡擒虎、李惑、陈汜等人。
除此之外,还有唯一一位坐在东侧席位中的文官——天策府右都尉、谏议大夫、黄池侯张启功。
廉驳、冯颋、赵成岳以及他们麾下将领的坐席,被安排在东侧的第三席,毕竟他们从秦国军队手中夺回了原中要塞,重新控制了河套地区。
而在他们之后,便是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魏忌、桓王赵宣这一系的将领。
在这一队中当中,廉驳又看到一个熟面孔,而且还是曾经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熟面孔,即当年因为利益而听取了康公韩虎的命令、背叛了他的那位原副将,后来的太原守乐成。
“真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碰到你。”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廉驳对乐成虽然谈不上仇人,但他恨乐成却是真的,谁让乐成当年背叛了他呢。
“乐某亦感觉颇为意外……廉驳将军别来无恙啊。”
说着这话,乐成扫了一眼不远处的乐弈,朝着后者微微点了点头,因为论亲份,乐成乃是乐弈的堂兄。
“乐成,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随着一声询问,桓王赵宣带着骆瑸、周昪以及阳邑侯韩徐等人,来到了这边。
“只是碰到了曾经的老上司而已,桓王殿下。”
乐成轻笑着回答道。
桓王赵宣走近几步,看看廉驳、又看看乐成,似和事般说道:“时候不早了,先入座吧。……乐成将军?”
“是。”
乐成点了点头,旋即看着廉驳,笑着抱拳说道:“廉驳将军,那就暂别了。”
而此时,赵成岳好似亦看出了什么,在旁劝低声说道:“廉驳将军,今日乃庆功筵席,有什么恩怨不如放到来日吧……”
廉驳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他看似五大三粗、且打仗时很多时候亦倾向于最直接的战术,但这并不意味他是个脑袋空空的莽夫,就拿方才的事来说,廉驳一看就知道乐成、韩徐二人是傍上了魏王赵润的弟弟桓王赵宣。
当然,单单桓王赵宣的名头,倒也吓不住他廉驳,毕竟他廉驳如今在魏国的人脉亦不小,比如魏武军的韶虎、河东守魏忌,甚至于魏王赵润,都与他关系不错。
但正如赵成岳所劝说的,似今日这种日子,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旧日的恩怨跟乐成闹出什么矛盾,甚至于为此得罪桓王赵宣。
“想不到,乐成、韩徐亦投奔了魏国……呃,大魏。”
看着乐成、韩徐二人远去,燕绉感慨地说道。
他此时忽然想到,第一代的北原十豪除李睦、马奢、暴鸢、剧辛以外,其余似廉驳、秦开、乐弈、靳黈、冯颋,包括他燕绉,最终皆投奔了魏国。
而在第二代北原十豪中,取代了廉驳的乐成,接替了马奢的许历,接替了剧辛的司马尚,亦投奔了魏国。
也就是说,两代北原十豪整整九位豪将,最终皆投奔了魏国。
这让燕绉有种莫名的感慨:或许,魏国当真是天下的大势。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后,待等殿外传来“陛下驾到”的唱报声后,嘈杂纷乱的紫宸殿,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只见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魏王赵润从紫宸殿外徐徐走入,迈步走向殿内尽头的主位。
待坐定后,因为内朝大臣杜宥病重而代替他主持这次庆功筵席的介子鸱,沉声喝道:“诸将臣参见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