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 > 第一章 印象菲律宾(第3页)

第一章 印象菲律宾(第3页)

达沃市是棉兰老岛最繁荣、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无论站在达沃市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观赏到阿波火山雄壮的身姿。它海拔近3000米,耸立在距离达沃市仅30千米的地方,是菲律宾群岛上最高的山峰。得益于阿波火山的存在,达沃一阿古桑地区覆盖着厚厚的火山泥,河流众多,土地肥沃,玉米产量居全国之首。由于交通不便,阿古桑地区的发达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区,腹地则是一些原始部落。发源于达沃地区的阿古桑河成为沿海居民和原始部落的交通要道。他们常常通过水运互通有无,沿河还有原始部落居民建立的贸易村。

和吕宋岛不同,棉兰老岛的稻米种植面积很少。主食的匮乏难不倒聪明的棉兰老岛居民,玉米、红薯、土豆和水产品都成为主食的重要补充食物。受地形所限,棉兰老岛的农业并不发达。不过,农业的劣势却成为林业的优势。棉兰老岛的伐木行业在菲律宾居于领先地位,沿海设有多座锯木厂,生产的原木大量发往马尼拉、宿雾等城市再远销国外。

棉兰老岛热带雨林中的土路

◎高山雨林的原始风光

棉兰老岛高山众多。从地图上纵观整片岛屿,东部的狭长地带及西南、西北地区山高岭峻,多条不同走势、不同形状的山脉交错分布其中。

东部狭长地带通常被称为“东棉兰老区”。这里潮湿多雨,山地众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不过,东棉兰老区的山地蕴含着丰富的矿藏。比如位于东北部的苏里高半岛,就是菲律宾红土型铁矿石和黄金的重要产区。东棉兰老区还盛产珍稀木材。这里的树林绝大多数都是龙脑香科树木,它们木质坚硬,纹理细腻,是世界知名的良材。

棉兰老岛上的达沃城市公路

作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家,多元文化的激荡充斥着菲律宾的各个角落。在棉兰老岛西南部的哥打巴托地区,这种文化对立统一的矛盾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哥打巴托地区可以分为外来者迁居的低地区及土著众多的高山区。按照地貌不同,高山区又可以分为四部分:北段的火山高地,中段的海岸山脉,东段与北段高地隐约相连的山脉,东段与北段山脉之间广阔的高原。地貌多样的山区雨林中,隐逸着众多土著部落。有些土著部落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崇拜着古老的生物图腾——月亮、太阳、花朵、鸟儿甚至是简单的符号图案。由于高山密林的天然地势,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连通性很少,使用的语言种类竟然多达几十种。低地区曾是马京达瑙苏丹国的领土,这里居住着早期移民、吕宋岛、米沙鄢岛的移民及部分华人。低地区使用的语言种类主要有马京达瑙语、他加禄语、伊洛克语、宿雾语等。多语言、多种族杂糅在一起,在物质与文化层面形成了一定冲突。不过,各种风俗习惯的相互交融,也使得低地区城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棉兰老岛的西北部是布基农一拉瑙火山区。这里分布着辽阔的高原平地,镶嵌着美丽清澈的拉瑙湖,还有壁立千仞的深长峡谷。火山区地表被火山喷发出的厚厚岩浆覆盖着,形成了秀美的风景和肥沃的土地。这里生活的原住民保守纯朴,使用布基农语,以农耕业为主。菲律宾政府鼓励移民的政策出台后,布基农一拉瑙火山区涌入大量移居人口。他们利用火山区天然土壤环境,大力发展起种植园经济。各类种植园往往占地数百亩甚至上千亩,金黄的菠萝累累垂垂,碧绿的蕉麻郁郁葱葱,串串绿褐相间的咖啡豆如葡萄般挂满枝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不逊于自然风光的美丽景观。种植园的兴起为原住民带来就业机会。农耕之余,他们往往去种植园帮佣。但是,随着种植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雨林遭到破坏,给生态平衡埋下了隐患。

◎海上吉卜赛的流浪生活

在棉兰老岛的西部地带,三宝颜半岛再向西延伸的地方,镶嵌着美丽的苏禄群岛。它连通苏禄海和苏拉威海,与马来西亚沙巴州隔海相望。岛上有凸起的火山丘陵,有清澈的溪流和繁茂的雨林,也有数量可观的居民。但岛上可供居住的房屋却和人口数极不相称,屋少人多。这里的房屋很有特色:近海地带的沙滩上,矗立着一根根高高的木桩,木桩上顶着简易木屋,供出海归来的岛民居住。

这种现象的形成,和苏禄群岛周围海域的特色息息相关。由于地处热带,苏禄群岛周边海域洋流、潮汐呈现季节性规律变化,海产丰富,一年四季皆可入海捕捞。渔业带来的价值远远高于岛上的农业。因此,岛民大多以船为家,穿梭往返于周边海域作业,被称为“海上吉卜赛”“海上游牧民族”。

每到黄昏,苏禄群岛的沿岸地带都会停满密密麻麻的船只。夜晚,船上亮起点点灯光,和木屋中透出的隐约灯光一起,倒映在黑沉沉的海面中,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别有一番宁谧味道。和长期居住在陆地的居民有所不同,苏禄群岛的岛民流浪在茫茫大海里,船儿行驶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停留在海面礁石上的时间比在岛上的时间要长许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苏禄群岛的整体发展。在菲律宾政府的号召下,部分岛民在岛上建起贸易村和住宅区。但由于习惯使然,这些住宅区的空置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火山与海沟

菲律宾群岛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处于连接西太平洋、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间的边缘海域,坐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带之上。由于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共同作用,海面上,菲律宾群岛地震频频,火山也偶有喷发;海面下,菲律宾群岛周边海域海底地势复杂,多条著名海沟盘旋环绕其中,和地面火山一起,构成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

◎大地的怒火

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火山口湖

火山一词起源于古罗马时期。那时的居民自然科学知识匮乏,见到山丘顶端有烈火和岩浆喷薄爆发,心中十分敬畏恐惧,认为这是火神伏尔甘在发泄他的怒火。于是他们将这种会燃烧的山形象地命名为“火山”。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下来,直到现在。其实,火山的形成和地壳运动息息相关。地心涌动着炙热的岩浆。由于地表层的覆盖,这些岩浆通常被深深包裹在地下,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一些地壳比较薄弱的地方,地壳的厚度不足以阻止岩浆上升。此时,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气泡迅速释放出足够多的气体。在这些气体的推动下,岩浆从地壳薄弱部位瞬间喷涌而出,形成火山爆发。

按照“活力”的不同,火山可以分成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大类。顾名思义,死火山就是指留存有火山喷发过的痕迹,但自人类有史以来并未再次喷发的火山。这类火山一般已丧失了活动能力,如同耄耋老翁,任凭岁月带走曾经的辉煌,在日月轮换中静静地、沉默地老去。而活火山,通常指活动迹象非常旺盛,或周期性喷发,或不定期喷发的火山。这类火山如同精力充沛的青年,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勃勃生机,随时蓄势待发。比起死火山和活火山,休眠火山的“脾气”就让人难以捉摸了。休眠火山指的是有史以来喷发过,但活动并不频繁,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尽管如此,从一些蛛丝马迹当中,还可以寻觅到它隐藏的活力。

当然,这三类火山的定义只是相对性的。貌似休眠或死亡的火山有可能一朝苏醒,喷发迹象显著的活火山也可能沉寂多年。公元79年,位于意大利西南部、曾被认定为死火山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给周围城市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距离火山最近的庞贝古城完全被岩浆覆盖,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到考古学家将庞贝古城发掘出来时,城中居民的遗体仍保持着日常生活的各种姿势,可见当时灾难降临的突然和猛烈。

据统计,大多火山都分布在地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根据地壳活动剧烈程度和火山分布数量,科学家们把全球分成环太平洋、大洋中脊、东非裂谷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四大火山带。菲律宾群岛就坐落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是名副其实的火山之国。

在菲律宾的三大行政岛群,分布着大量火山地带,其中不乏活火山的存在。比较著名的活火山有皮纳图博火山、马荣火山、阿波火山等等。位于米沙鄢群岛政区的朗不隆岛是著名火山岛。岛上的锯齿山是登山者和冒险者的乐园,想要征服它,光有勇气和安全装备还不够,必须申请到当地政府颁发的登山许可证才能成行。

诚然,火山爆发很可怕,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但是,菲律宾每座火山的周边城镇都格外繁荣,居民们并未因身处活火山下而惶惶不可终日。在他们看来,火山和普通高山没什么两样。因为火山灰的覆盖,火山周围的土地反而更加肥沃,为人们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海底的深渊

地球表面70%以上的区域分布着辽阔的海洋。不同于陆地的一目了然,海底地势隐藏在万顷碧波之下。广袤的海底一直是人类亟欲探索的神秘地带。但迄今为止,人类已探索到的区域仅占海底总面积的5%。

和陆地一样,海底也呈现出多种地貌。有海盆、海山、海丘、裂谷、海岭、海沟、海槽等等。所有地势中,海沟可算是最为神秘的存在。地球上最深的海沟当属位于菲律宾东北方向的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深度达11000米。距离马里亚纳海沟不远处,菲律宾海沟横亘在棉兰老岛东北部海域内。它像蛇一样盘踞在海底的菲律宾岛弧东侧,北起吕宋岛,南至棉兰老岛东南部,长达1400千米,最大纵深超过10000米,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深渊。

马荣火山号称“最完美的圆锥体”,比日本的富士山轮廓还完整,是菲律宾著名的旅游景点。

早在19世纪9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对海沟的探索。曾经最具争议的问题就是:海沟沟底是否存在海洋生物。到了1960年,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20世纪50年代,瑞士的皮卡德父子利用压力舱原理,造出“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此后,经过不断改良,“的里雅斯特号”潜入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沟底。在海底纵深10000米的地方,科学家们透过潜水器舷窗,邂逅了一条小鱼和一只小红虾,证实海沟底部存在海洋生物。

1960年,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他正在马里亚纳海沟,利用皮卡德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探测器进行探测。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借以探索海沟的潜艇越来越先进。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每一次造访海沟都有新的收获,海底深渊内似乎蕴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这里混淆了时间,上亿年历史的蛇绿岩和近代形成的混杂岩毫无间隙地生长在一起。这里颠覆了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一贯印象,有透明的水蜗牛,嘴尖如鸬鹚、颈长似仙鹤的鳗鱼,还有半透明的、满口尖牙的獠牙鱼等等。

仔细观察深海鱼类的身体结构会发现,在薄薄表皮的包裹下,它们的骨骼和肌肉组织非常柔韧细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生理组织的水分比例。这种生理结构使深海鱼类体液和海水的压力保持均衡,从而在压力巨大的海底游弋自如。在冰冷、漆黑、压力足以压扁坦克的海底深渊内,海洋生物们却生活得自在惬意,不得不让人感慨生命的坚强和神奇。

大马尼拉:亚洲的纽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