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佳道:“你也保重。”
“什么时候走?”
“我随时能走,这里的一切我都不打算带了,我一顶帐篷就够了。”
~~~~~~~~~~~~~~~~~~
钟源在公孙佳面前说得很沉着,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跪。一旁钟佑霖把事情始末讲给了家里的女人听,忍不住还加了一点修饰语,比如“药王很坚定”。
常安公主道:“罢了,收拾行李,我也与你们同去吧。”
钟源跪在她面前大哭:“儿不孝!”
湖阳公主含泪问道:“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吗?咱们拿了章嶟那个小牲畜!让他请罪!你不行吗?”
钟佑霖都知道,这事儿恐怕是不行的。
常安公主道:“女人本来就是这样的,要么婆家,要么娘家,总要选一个呀。我倒想选娘家,可是啊……五郎真的让我伤心了。”湖阳公主也学会了口头禅:“造孽,造孽呀!”
直到此时,公主们还以为公孙佳和钟源是伤心极了,不肯再做官了。她们没有想到,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现在已然是娴熟的政客了。哭得再伤心,也不妨碍这些“孩子”另有图谋。
主谋公孙佳还比钟源要直率些,两家人的队伍启程,公孙佳来拜见舅母们,头一句话就是:“我是要杀了章嶟和章旦的!”
常安公主道:“杀得好!大郎,这件事你要帮你妹妹。”
湖阳公主还说:“你这傻孩子,也太实心眼儿了!就你们兄妹俩这些兵马哪儿够啊?就不该把大权交出去!拿朝廷兵马去打啊!早杀了早安心!”
公孙佳与钟源都有些心虚,钟源劝道:“上车吧,外面冷。”
从雍邑往西北去,一路越来人烟越少,城镇倒还很齐整。自平定边患之后,这里百姓的生活倒是安稳了些。公孙佳主持北方多年,拦下了章嶟许多奇怪的要求,这里的人比南方还要传一点。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天灾,应该更繁荣才是。
从雍邑出来的时候,就有许多百姓不舍地送行,乃至于有收拾包袱拖家带口跟着走的。沿途也不断有人迎接,沿途的官员依然按照执着下属的礼节迎接他们。雍邑那里,容逸也不断向公孙佳传递消息——妹妹那里一切照旧,粮草辎重还是凌峰负责,雍邑还是余盛在执掌,一切皆安。
容逸还给了个消息:霍云蔚发了公文来,告知了章嶟与章砳爷儿俩正在贺州,他们打算尊奉章砳,要求雍邑这边配合。太皇太后极力反对,甚至动用了玉玺,要求扶立章碛登基,不承认章嶟。
所以,现在出现了两个互相不承认对方正统的势力。
又有元铮,元铮领兵在外,起初不知道贺州的变故,如果知道,他也不会把章碛送到雍邑了!与公孙佳紧急的沟通之后,他临时决定——回师,占领京城!
都撕破脸了,还奉什么“共主”?自己家就干了!而且他领兵在外,与公孙佳之间距离就有点远了。即便雍邑那里还是“自己人”在掌权,粮草给养都要经过京城。京城那个破样子,匪患已生,还有一群遗老,他担心会被断了粮道。
再者,贺州这里有霍云蔚等人,又整顿了兵马,有章嶟、章砳父子的正统大齐,正与梁平、贺州残破的势力、南方士人的投机势力进行整合。逼得紧了,他们就抱成一团了!只有放松一点,对方的矛盾才会显现出来。打起来才更不费力。
元铮便以“回救京师”为名,又直扑回京,将京城附近闹了几个月的匪患彻底平息了。此时赵司翰已然北上雍邑,被容逸留在了雍邑,京城的主事者是容逸的弟弟容持。容持与元铮也是旧识,两人俱是少年时曾随公孙佳南征,元铮是亲卫,容持是被父兄塞过去学习、混资历、顺便混个官做的。
此时再见,元铮已然是个中年人了,容持须发也夹了银丝,彼此都心生感慨。容持是在南方做过官的,虽然早已升职,仍是很关心地问:“南方百姓,是不是又要受苦了?”
元铮道:“我没有追得那么远,到贺州就停下了。”
容持道:“唉,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元铮道:“会好的,除了祸根,哪怕有些天灾也能熬得下去。否则,就算风调雨顺,也能生出事来。”
容持道:“城内破败得很,只能勉强容身,府上已然……”
元铮道:“贵府想必也差不多,何必讲究这些?我去祭一祭旧墓。山陵还好吗?”
容持苦笑道:“上皇命人掘尸,他却忘了,只要他开了这个头,别人是不会管那是谁家的先人的。非但太尉等人的坟茔不保,连太-祖、太宗的山陵也有人盗掘了。好在埋得深,封门石又厚重,不过享殿已被拆得只剩地基了。”
元铮道:“来都来了,我去奠一奠,然后就走。”
容持问道:“去找公孙吗?”
元铮笑道:“当然!”
容持羡慕地说:“你们倒自在。”
元铮笑而不语。按说,他应该把兵马留在京师的,可是他的士卒就“哗变”了,拥簇着他一路北上,找公孙佳去了!一路上,这支队伍的军纪还不错,还照着原来的套路征粮,也不扰民。路上的官府也很仗义,照旧他们供应着粮草。仿佛这是一支有着正式调令的部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