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上面的领导就赶到了昝歙村来。
这位领导开做事率极高,直入主题,一来就让大家上方案、投票,最后拍板定案。
同时决定让尚有疑虑的专家组成监督组,只要出现意外情况,监督组有随时叫停的权利。
方案确定后,所有考古人员立马投入到了发掘当中,但外面的舆论却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由于之前不停歇的研讨会,发掘停止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媒体记者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消息,这其中要数K国的记者上蹿下跳得最积极了。
昝歙村墓葬第一次向公众展示的时候,这位记者的摄像机摔坏了,没有拍到任何有用的照片,这一次他想抢个头条,率先发了新闻。
他写了一篇长文报道,装模作样地套用了很多学术用语,从各个角度说明昝歙村墓葬并不具备发掘条件,但发掘团队好大喜功,强行发掘,这将会对地下墓葬造成极大的破坏。
由于昝歙村墓葬的热度还在,这篇报道一出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互联网时代,消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很快就有几个国内自媒体账号翻译了这则报道。
虽然这是来自K国的报道,但其中看似专业的用词还是引起了网友们的担心。
“没有能力暂时就不要发掘了吧?保护起来等到以后技术成熟了再发掘不好吗?”
“好多文物本来埋在地下好好的,一见光就毁了,专业人员难道不知道吗?”
“你们这些专家为了自己简历好看就这么随意地开墓吗?”
“如果是破坏性发掘那跟盗墓贼有什么区别?”
……
出于对文物保护的担忧,互联网上骂声一片。
昝歙村里。
考古团队没想到网上舆论这么激烈,而且都是不支持的言论。由于舆论压力大,这几天大家做起工作来都变得小心翼翼了。
重新动工之后的困难还不止这一点,网上舆论滔天,发掘现场也出现了一个让他们很头疼的情况。
——总有孩子误入发掘现场。
此时,就有两个身穿警服的人正在发掘现场,手上提溜着一个半大小孩。
那小孩打扮时髦,染着一头粉色长发,脖子上还挂着一个价格不菲的单反相机,一看就不是村里的孩子。
这已经是他们抓到的第三个小孩了。前天误闯进来的孩子是个黄毛,大前天误闯进来的孩子是个蓝毛。
唐邯青扫了一眼正被带上警车的小孩,问:“什么事?”他刚才在另一边指挥建设,没注意到这边的情况。
小孩是路峰发现的,也是他报的警,他撇着嘴说:“跟前两次一样,说是走错路了,误闯进来的。”
全都是半大孩子,又说是误闯,警方来了也不能怎么办,只能批评教育一通之后把他们送回去。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其实他们这次的发掘没什么需要保密的,到时候东西发掘出来就是要公布给大众的,问题是谁来公布,什么时候公布。
就是吧,如果他们辛苦弄出来的东西让一个小孩子提前曝光了,那他们就要成考古界的笑话了。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跟吞了苍蝇一样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