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大明皇太孙日常 > 第127章 127(第1页)

第127章 127(第1页)

在去北京的途中,朱棣顺便视察民情。

朱瞻基跟着朱棣一起下地了解民情。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跟着朱棣一起帮农民干农活。比如说犁地、除草、除虫等。

有时候在途中,遇到需要帮助的农民,朱棣也会派人去帮忙。之前,朱棣在出兵过程中,他的将士就经常帮助农民做一些事情,他们还曾经帮助老百姓修过屋顶。

原本一个多月的路程,因为朱棣他们走走停停,走了两个多月才抵达北京。

朱棣和朱瞻基回到北京,对北京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这一年多来,北京老百姓们每天都在盼星星盼月亮地等朱瞻基回来。

朱瞻基对北京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这一年多,朱瞻基不在北京城,北京的老百姓们都觉得北京城冷清了不少。不止如此,小殿下不在,他们都觉得少了主心骨。

如今见小殿下回来,北京的老百姓们自然非常高兴。

在朱棣和朱瞻基他们抵达北京的那一天,全北京城的百姓们都喜迎他们归来。

对朱瞻基来说,回到北京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朱棣一到北京,就带着朱瞻基巡视北京,关心北京城老百姓的生活。

北京老百姓面对皇上的关心,当然非常感动。

他们之前还担心皇上他们去南京,就忘了北京。没想到皇上不仅没有忘记北京,反而一直惦记北京。更没有想到皇上登基一年后,特意回到北京,关心他们过得好不好。

朱棣关心北京老百姓生活后,就开始巡视边境。果然被朱棣猜中了,他离开北京后,北元的一些势力就变得不老实。好在他们不敢猖狂,只是在边境上小打小闹。

北元的那些不安分的势力倒是想南下,但是他们深知朱棣的厉害,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之所以在边境上小打小闹,就是为了试探。

他们没想到他们刚试探没多久,朱棣就回到北京。

朱棣回到北京后,重新布置边境的布放。

虽说朱棣让朱高炽留在南京城里监国,但是他带走了一半的大臣。这一半的大臣里,还有不少是能臣,比如说杨士奇和杨荣。

朱棣带一半的大臣来北京,自然也要处理政事。这就导致南京有朝廷,北京也有朝廷。

北京的朝廷和南京的朝廷一模一样,同样设置了朝廷六部。

朱棣这么做,就是提前为迁都到北京来做准备。

朱瞻基早就猜到朱棣这么做的目的,杨士奇和杨荣他们也隐隐约约猜到。

对于迁都到北京一事,杨世荣和杨荣他们其实是不赞成的,但是朱棣没有提出来,他们也不好直接说。

朱棣不仅在北京设置了朝廷,还已经找人设计北京皇宫的图纸。朱棣并不打算原原本本的把南京皇宫搬到北京。

新朝新气象,再者京城都改到北京,那么北京的皇宫定然要与南京的皇宫不同。不仅如此,北京的皇宫要比南京的皇宫大,要比南京的皇宫恢弘。

说实话,南京的皇宫有些小,朱棣挺嫌弃的。

朱棣想要把京城搬到北京,一是因为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二是因为朱棣内心不安,三是南京的皇宫很小,四是嫌弃南京太过锦绣繁华。

关于盖建北京的皇宫一事,朱瞻基倒是给朱棣出了不少主意。其实,他是他把前世看到过紫禁城跟朱棣说了说。

这一日,朱棣收到马三保寄来的信。

这次来北京,马三保并没有跟着朱棣一起来。他被朱棣派去浙江修建船舶。

关于派马三保出使外邦一事,朱棣已经和大臣们商议过了。朝中大臣,有一大半的人赞成。有一小半的人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确定了马三保日后出使外邦一事。

这几个月,马三保在浙江尽心尽力地修建船舶,终于作出了点成绩。

朱瞻基跟着杨士奇读完书,来找朱棣一起用午膳。

“皇爷爷,发生了什么好事?”朱瞻基走进来,见他皇爷爷满脸笑容,便好奇地问道。

“马三保来信了,你看看。”朱棣把马三保寄来的信递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接过信,仔细地看了看。看完后,他也笑道:“马公公真是能干,这么快就能建造出适合出海的舰船。”

“马三保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船员,他小时候经常跟着他父亲他们出海,不仅对大海非常了解,对船舶也非常了解。”朱棣笑着说,“让他建造船舶最为合适不过。”

“但是没想到他能建造出这么厉害的船舶。”虽然朱瞻基通过那本金手指的书籍知道马三保会七次下西洋,但是那本书上并没有写马三保下西洋的船舶是他自己设计建造的。“马公公可真是多才多艺啊。”

“马三保是很能干,你建议他出使外邦是对的。”

朱瞻基说道:“以马公公他们的速度,很快就能出使外邦了。”他在心-->>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