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的人参、皮子明明贵重却难以售出高价,外来的用品,价格高昂,却遭人哄抢,缺少中间桥梁这才是症结所在。
若是王姝知道就会告诉他什么叫“走出去”和“引进来”。
可惜王姝不知道,陈留芳也是花了很大一番功夫才弄清关键所在。
知道症结所在,剩下的也就是解决问题。
前者需要银钱为才能激励人去训练,后者则需要人力去降低成本。
本来正在为两件事头疼的陈留芳,豁然开朗。
何不二者并未一者,就解决了问题。
陈留芳让官府张贴告示,征集自愿接受训练,且愿意保护村庄的众人,一但被选拔通过,将给他们提供做工的机会,且待遇从厚。
不要小看这次机会,尤其是农耕时代,普通百姓几乎都是靠种地为生,也就农闲时间偶尔打个短工或者妇人织布来贴补生计。
这次不仅提供个机会,还是由官府出面牵头的,大家怎么可能积极报名。
而且还不存在藏私的可能,是每个村庄都有限定名额。
至于去哪里打工吗,陈留芳也早早想出来办法。
他把随州大大小小有姓名的商人都召集到一起。
不对,说是商人也不准确,也就是把本地的东西收集在一起,再卖给外来的商人,或者从外来的商人手中拿到产品,分卖给到随州各地的百姓。
称呼一句经济更为合适。
陈留芳以官府的名义做保,帮他们牵线联系中部的销货进货渠道,从而使得他们拿到最优惠的价格。
当然最后成与不成,他们也要各凭本事。
不过若是成了,他们必须雇佣随州本地人士运送货物,这些人就是现在正在接受训练的人。
“不过你们也不亏,随州男儿身强力壮,自然是最佳选择,且本官还会出面做保,让货物在路上不会被各个地方卡扣,出现问题。”
极低的价格等于更大的盈利空间,对于生意人来说诱惑力太大了,还有最后这句话无异于又给他们添了一把火。
一时间,下面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这些商人犹豫不决,一方面是陈留芳描绘的未来前景,着实让人心动,他们有心加入,但也怕,官府言而无信,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不答应,又怕同行有人做了,自己落后一步,更何况,陈留芳作为随州通判都出面了,他们再不给面子就说不过去了,而且也怕以后官府给使小绊子。
民尚且不斗官,更何况他们商人呢,命门都捏在人家手里呢。
瞻前想后,还是不安心,陈留芳也没催促他们,反而让他们回家慎重考虑的之后再做决定。
“不过十日为限,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雇佣车队的费用会更高,”
既然开始不想承担风险,那么后续想加入,自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不然怎么对得起别人的付出呢!
哪有坐享其成的美事!
所以他有的是耐心,而且他也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只要每个东西,有一两个商人扭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