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言书看着心疼,却不禁联想起这人的高中生活——学习、勤工俭学、照顾生病的父亲……
没有人比他更能适应这样的节奏了。
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得很好。
因为几年的自学积累,衡宁的专业课学得非常轻松,由于案底的缘故,他无法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便横扫了整个学校内可以拿到的最高奖学金和比赛奖金。
积累了十多年的债务就这么慢慢还清了,他也在学校打开了知名度——因为错过十年又重返校园、因为他身上背着十分有争议的案子、因为他实在太过优秀自律……
“我们院长很欣赏我。”衡宁这样对温言书说,“他也在关注我的案子,给我和老丁的课题提供了很多便利,还说案子的事情会尽可能地帮我的忙。”
此时温言书才明白,衡宁当初要来政大是多么正确的选择——这里的人脉是他在别的地方无法积累的,在这里,他不仅能够更好地自我提升,也同时在不停地为自己的翻身仗做积累。
与此同时,温言书这边的系列采访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因为文章每一片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出版社特意联系了温言书,希望可以出一本《少年沉默录》的合集单行本。
为了出版合集,温言书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工作去整理手上的素材、每天都忙着和编辑对接出版事宜。
“我还会添加两则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报道,作为出版的新增内容。”温言书对编辑说,“如果好好宣传,这本书的销量不会差。”
这本书温言书准备了快两年,最后的新增内容几经周折,终于过了审成功发表。
在上架的前不久,衡宁和老丁的课题组,在校各位前辈的帮助下终于提出了相关的提议草案,草案一经提出就在圈内引发了一场震动,一些旧案又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衡宁拿到那本《少年沉默录》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已经确定了案件重审的时间,这一回学院老师为他凑齐了最强的律师阵容,可谓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他翻看着眼前这人熟悉的文字——前面所有在周刊上发表过的报道,衡宁都倒背如流如数家珍。
和温言书平时温暖柔和的作风不一样,他的文笔简洁而尖锐,他笔下的校园欺凌让未经历过的人都身临其境,他冰冷刺骨的文字叫每个阅读者为之震颤。
衡宁拧着眉往后翻着,直到看见了书末有关于他自己的专题——《一颗遗落的星》。
这是前不久温言书对他做的采访,他认真地征求了衡宁的意见,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详细地阐述了衡宁的事件。
温言书很擅长把控读者的情绪,先用一小段叙述衡宁的贫苦出身,让读者对衡宁产生同情与怜悯,再叙述衡宁高中时代的优秀,直接将读者的好感度拉满,之后用极具煽动性的文笔、描写了他反抗校园霸凌后急转直下的人生,读至此,没有人不为之怜惜与愤怒。
为了这篇专题,温言书特意回了一中取了一些图片素材,找到了老谢做采访,甚至话了巨大的精力,劝服了当年几名参与霸凌的学生,用过来人成年人的目光,再次客观地回忆当年的事实。
“他本应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却在冉冉升起的前一刻陨落了。”
自以为已经释然的衡宁看到这篇文章时,也忍不住眼圈发热。
纵使他不曾为那一刀感到后悔,但仍旧会不停地遗憾——倘若那一切都不曾发生就好了。
温言书的这一篇文章经过了非常用心的打磨,衡宁以为这是最后一篇,往后翻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章。
这一章的标题似乎在与衡宁那章呼应,名字叫《追星星的人》。
衡宁的指尖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这一篇是温言书的自白,一个甚至不愿回忆当年校园生活的人,剖开心扉写的充斥着暴力和泪水的少年时代。
“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被迫暂停了好几次。因为当年的事情,我的精神状态不算太好,每每回想到那些苦痛的日子,我就会呼吸困难、彻夜难眠,完全无法写出哪怕一个字来。”
“我坦白,无论是写这篇文章、出版这本书、抑或是当年选择做记者,都是为了填补我当年心里留下的空缺。为了和我荒谬的过去和解,我为此赌上我的一生。”
“柔弱的性格、女性化的外貌、小众的性取向,这便是我少年时代犯下的‘错误’,是霸凌者惩罚我的信条。”
“放学后充斥着围追堵截的回家路、大课间从厕所隔间顶端淋过下来的脏水、后脑勺被砸到墙角缝的六针……这些就是我的校园生活,我晦暗生命里的一切。”
“我曾经花了一周时间,从各个药店攒下来一大把安眠药,打算就在我自己的房间里一了百了。但在准备回家服药的那一天,一个人把我从霸凌者的拳打脚踢中拉了出来。”
“我的黑夜里出现了一颗星星。”
……
“他被警车带走的那一瞬间,我的天空也彻底熄灭了。我曾经一度想不开,觉得是我亲手害得他的人生尽毁,是我的求助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之后的时间里,我的人生似乎只剩下两件事,一个是努力走出当年留下的阴影,一个是寻找当年我弄丢的那颗星星。”
“……幸运的是,如今他已经出狱,尽管他在牢狱走了一遭满身泥泞,但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放弃声讨属于他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