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栋毫不留情地打击道:“人家学习好,不是很正常吗?北京的教育资源总归是不一样的,你与其叹气不如现在开始好好学习。”
“我已经很认真了!”
这话不是在托辞,完全是出自林家军的真心。他现在的学习态度真的不错,完全不是以前那个只会逃学打架的坏学生了,但可能是所谓天赋的问题吧,成绩就是到不了上位圈,始终在中上中下徘徊,这还是花了他不少精力维持的结果。
“那你和常梦聊过吗?”
林家军的脸一红,林家栋吃惊地问:“不会吧?你上次见她是什么时候?该不会是之前我们做科学小组活动,你跟来凑热闹吧那次吧?”
林家军抱头懊恼,不说话。
林家栋还想说什么,屋外却传来喊他们出去吃饭的声音,两兄弟于是都站起来。
“年穗的事情,你记住了啊。”林家栋看他魂不守舍的样子,怕他把自己也给卖了,专门提醒了一遍。
“知道了,知道了,我不会说漏嘴的。”林家栋挠挠头,跟着大哥走出去。
“大哥。二哥。”林家国乖乖地叫他俩,然后火速又一溜小跑到厨房帮家里人拿碗筷。
林家栋:“小弟也该上学了吧?”
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卫海道:“是呢,你们妈妈打算让小国和茵儿到一起,上下学路也能有个照应。”
茵儿的小学由卫海推荐到了另一所学校的小学部,就是丛军和常梦他们的学校,林家栋和云慧也分别考到了那里的高中部。那里师资力量显然比厂子弟学校好得多。
林家栋好奇地问:“卫叔叔,你准备一直做报社的工作吗?”
卫海笑:“当然啊,这是我的梦想嘛。”
如今他也是三十代的人了,比年轻时候相比少了些刺眼的锋芒,更多了些“真正”属于知识分子的儒雅。
“感觉好可惜啊,卫叔叔你家里的事业那么大……”
李映红端着热汤走出来,林家国寸步不离地跟在她身后,爬到椅子上将一家八口的碗筷都摆放好,扬起脸很是期待地看着李映红,后者笑着摸摸他的小脑袋,这才让他满意。
听到他们的话,李映红便说:“你卫叔叔家里的事业,你们叔叔不感兴趣,他就喜欢做文字工作,尤其是这么一个有着使命感的职业!”
这也是李映红和卫海领完证,正式见过家长后才知晓的。怪不得她本人在第一次见到卫海时都觉得他的氛围和寻常的七十年代生人不符,原来人是真的七十年代的人没错,但是生活层次是真的不一样。
卫海实在是太低调了,但凡他活得外露一点,刚开始的李映红都不会敢接近他。
不过卫海虽然自己家有钱有势,他自己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但李映红也不是靠他吃饭的。
自从鹿泉村的“蟹庄”生意步入正轨以后,李映红在报社就更像是一个指导性的角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则用来联系饭店跟村子里的关系,包括和魏达以及徐奶奶的联络也一直没有落下。如今光凭湖鲜生意,家里的生活条件就已经好上许多。
偶尔几个年长的孩子聊到小时候的辛酸经历,还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想来就在几年前,林家栋还要割草拾柴伐木,林家军找到时间就去抓鱼换所需品,云慧背着林家国带着弟弟妹妹打果子,这些种种都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了。
林茵对在鹿泉村生活的事情就已经记得恍恍惚惚,因为当时年纪小的缘故,倒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救了张莉母女的那次。现在大街小巷都遍布着电话亭,两家人以前还写信,如今就靠这个一直保持着联系。张莉和意中人结婚的时候还发来了邀请,且在婚礼上郑重地感谢了他们全家。
卫海问林家军:“家军,你有梦想吗?”
林家军一愣:“梦想?我……”
“梦想可以看作是你所向往的职业,也可以是你的人生目标,你所期盼的生活。比如家栋喜欢历史,他在高中入学的时候就跟我说以后想一直做研究工作,大学也准备报考历史系。小惠在初中的时候就想当作家,现在不时地写散文,写短篇小说投稿。”
“卫叔叔,我觉得你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很帅气,我哥我姐也很帅气,但我的确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学科……”
林家军说到一半,声音渐小了下来,卫海笑着走过来,手放在他的肩上:“没关系,你还有时间可以思考。也许你早就对人生有一个确切的希冀方向,只是暂时遗忘了,或者被忽略了而已。”
李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