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脸上恰到好处地浮现出不甘的神色:“可是,不在意朝廷状况,只知一味表现仁爱,这般爱民,不如无罢!”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
因为,这里面有他对陈山长的指责!
为了名声好听,放弃大权独揽的机会,你要底下这些人怎么办!
陈佑看着张贤,面色未变,他准备给张贤一个机会。
如果张贤能够抓住,哪怕他有别的心思,陈佑也准备接纳他为心腹,如果不能抓住,那这一段师徒缘分,恐怕就要到此完结了。
“你以为,天子为何屡屡要朝廷宽抚百姓,又为何想方设法把他的态度传扬出去?”
张贤一怔,顺势低下头作思索状。
稍一犹豫,张贤决定实话实说:“天下百官素知山长仁政爱民,天子欲树仁爱过于山长之势。若山长不顾朝廷利害而施行其言,则百姓安乐乃天子之功也,朝廷动荡乃宰相之过也。
“若山长顾及利害不从其言,然为名声,不阻中旨近臣,则百姓皆知天子爱民而两府无动于衷。【1】
“若山长罢中旨,贬近臣,则天下皆知……”
张贤顿了顿,愈加不敢抬头看陈佑。
“天下皆知,朝有佞臣,隔绝中外。”
然而,从陈佑以前的行事手段来看,第二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
而以张贤试探的结果来说,的确是如此。
陈佑呵呵一笑:“我被人看透了啊。”
张贤默然。
陈佑再问:“既然如此,同矩以为,我当如何处置?”
“……”
张贤无言。
之前说的那些话,他无法再说一遍。
只是,他不能就这么沉默。
于是他思忖一阵后,开口解释:“山长秉政十余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若山长登高一呼,必有百官万民景从。”
陈佑就这么安静地看着张贤。
只是张贤解释完那一句之后,就低着头不再开口。
好一会儿,陈佑才微微摇头,随即问道:“你觉得西海如何?”
这不是问张贤对西海的看法,而是问他愿不愿意去西海,只是给了他拒绝的机会。
不出陈佑的意料,或者说同陈佑的期望相反,张贤给出了隐晦地拒绝:“学生听闻西海这些年颇有些新政,只是毕竟孤悬海外,于朝廷无干,便没有过多关心。”
“这样么。”
陈佑点点头,收回了准备好的言辞,转而道:“可以多关注关注,日后日后西海、高丽都是紧要之处。”
“学生谨遵师命。”
张贤十分恭敬地答应下来。
张贤离开后,陈佑有些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是真的失望。
然而没办法,人大多会追求自己的利益。
摇摇头,把张贤抛在一边,陈佑继续拿过一份奏章翻开批阅。
正如张贤所说,赵德昭的行动,是一个借助天子身份的阳谋。
不过重点不是这一个谋划,而是紧随其后的配套计划。
陈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废掉那一个或者一连串的后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