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扈家康叹气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先把此事告知洛阳。”
……
贾立峰的猜测是正确的,郭守安的目的正是要把粮食大量出售给当地大户。
正因为商贾地主不分家,那些大户才会在家中存粮足够的情况下继续高价收购粮食。
粮商有粮不卖,那是惜售,是囤积居奇,属于被严厉打击的行为。
“普通”人家购粮存粮,那是正常的生活储蓄,没道理强令人把家中存粮拿出来卖。
八月底,开封周边大户开始大量购粮,紧接着,数家粮商传出开始缓慢提价。
不过一两天,受灾各地缺粮,当地粮价大涨的消息悄然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结合官方邸抄、报纸公布的朝廷调粮赈济灾民的消息,部分私报开始宣传粮商为了挣钱,从各地运粮前往灾区售卖,暗示本地粮价即将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家中粮食稍有余裕,只要能拿出闲钱来,百姓们都会去买粮。
于是,未受灾的地方粮价开始缓慢升高。
但相比于受灾地区,未受灾州县的粮价依然很低,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大粮商们都有意愿把粮食运到受灾更严重的灾区去。
但这些运到灾区的粮食,还在外围就被当地大户吃下,灾区缺粮的情况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给未受灾地区的百姓一个“真的缺粮”的暗示。
粮价升高的情况,暂时只在河北、河南两道出现,中枢甚至还没有注意到这件事。
每次灾祸,类似缺粮的言论就会大规模传播,朝廷早就见怪不怪了,反应迟缓实属正常。
九月初,第一批官粮分发至各受灾州衙,官府开始招募受灾百姓整修水道城池。
天子要求宽抚百姓的中旨,也从原先仅仅传播到宋州,转而以洛阳、宋州为中心向外传播。
被私下里拿来同天子中旨对比的,则是朝廷当前的赈济措施。
比如受灾者没有额外补偿,比如以工代赈,比如没有应征劳动者一天一顿稀粥勉强保住性命。
中旨描绘的美好和现实环境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天子仁爱、宰相淡漠”的印象逐渐落地生根。
第七百六十八章一朝风卷平波起(十三)
首相书厅内,陈佑正在仔细清洗那支青玉笔。
门外传来应答声,紧接着传来随侍主事的声音:“相公,吏部刘参政求见。”
“请刘参政进来。”
陈佑说着,将青玉笔挂到笔架上,做回书桌后。
片刻之后,刘熙古推门而入:“参见相公。”
“坐下说话。”
支使仆役奉上茶水,陈佑开门见山:“今次寻你过来,有两件事要你去做。”
刘熙古作恭听状:“请相公吩咐。”
“其一是吏部事宜,密院六司要空出位置来,人员调动你安排一下。”
尚书卿级别的调动交给刘熙古自行做主,权力之大叫人难以想象。
只是联想到陈佑之前所言,要推动刘熙古拜相,这样的行为除了信任,恐怕还有方便刘熙古拉拢关系的意味隐含在其中。
刘熙古对此有所猜测,因而只是点头应下:“既如此,熙古在月中之前将名单交给相公。”
“嗯。”
陈佑应允,没再多说,转入下一个话题:“其二是襄阳事宜,这边你打算如何安排?”
刘熙古立刻回应:“回相公,我与尚同商议之后,认为茂才去襄阳,有两条路子。一是掌襄州节镇,总揽一地兵马;二是任地区专员,总领数州政务。”
襄州分属山南东道,掌兵马就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掌政务就是山南东道行署专员。
“你是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