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球这么感慨的时候,方闲解释说:“李球,你千万不要放弃搞科研啊。”
“科研不是高大上的,你想要写论文,搞研究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学科前沿在哪里,边界在哪里。”
“你就是在了解这个边界的过程中,你的认知就不一样了。”
“立足于此,再行突破,便是科学研究,也是科研和文章产出。”
“如今的医学会,其实不是不重视科研,而是把科研分化了,你知道吧?”
李球看向方闲,解释说:“我知道。”
“医院里一味地让我们提升理论,一为工作需要,二为诊断需要,三为的就是科研需要。”
“如果不提前了解,在闲哥你现在的阶段,就是步履维艰,每走一步,都会愈发困难。而一步步探索的过程,本来就是研究的阶段。”
“没有任何先例作为参考,就好像是走钢丝一样。”
“汪洋老师太过于激进了,因为他的理论非常扎实,他相信自己的理论推导。但其实,很多时候,走得太快,就可能会祸患无穷,一定是一步一步往前慢慢地走。”
李球能有这样的认识,倒是让方闲很意外!
“先把外科的技能练起来吧,慢慢练,好好练,反正也不着急。”
……
时间如水。
又是几日时间过去。
方闲再次来到创伤外科的时候,就发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场景。
很多人,都直接把方闲围了起来。
“方医生,方医生……”
“方医生,您可算是来了。”一看就是病人和家属的人,把方闲拥簇在了一个中心,使得方闲完全挪不动步子。
方闲举着手,生怕打到人:“大家慢一点,慢一点。”
“我过来找林教授有点事情,然后再来找你们聊好不好?”
“我先要把目前的工作做好。”方闲知道,这些人啊,是看到了之前那位患者的术后功能好,能有屁感和尿感了,这才纷纷来找方闲。
看到了第一位患者已经有了好转的趋势,那么他们就不是试验品了啊。
看到了希望,自然就围过来了。
这样选择观望,其实方闲也能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胡教授的大舅哥那样,能够拿着钱造的。
李球也在外围帮忙解释说:“大家先让一让好不好,我们真有事情。”
可病人们却不太理解:“方医生,我们找你有事啊,我们想要挂你的号……”
“我的门诊是昨天,昨天已经过了,只能等下周了。”
“你们先不要着急啊!你们不让我办事,那我工作怎么办呢?”
“到时候我工作丢了,当不了医生了怎么办?”方闲耐心解释,带了点不耐烦。
严格说起来,这些人和他就没建立诊疗关系,现在这么堵着他肯定不合适啊。
这些病人才渐渐分散了开。
方闲看着他们,耐心解释道:“不好意思啊,我是真的找林教授有事情,挺急的。”
“等会儿我事情办完之后,你们再来找我好不好?”
“好的,方医生。”这才有人点了点头,就怕方闲就这么跑了,让他们再陷入绝望之中一样。
造作早享受啊,虽然那其实是正常人的正常功能,但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