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想到,让薛晃担任河道总督,竟然引来了各部官员的反对。
而且,这些人就像是提前商量好的,说法都是一样,就是不承认薛晃河道总督的身份,另外,话里话外,对宋缺的任命,也是颇有微词。
不怕大臣都反对,就怕大臣口径统一反对。
因为口径统一,就证明他们私下里,肯定是经过商量的,提前就想到了应对的策略。
“知人善用,能者居之,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诸位,朕可以证明,这薛晃是治理黄河的不二之选,还请诸位不要再拿薛晃的出身说事了,另外,朕只是让他代掌河道总督一职,若是做的不好,朕随时可以罢免了他!”
宋缺心里即使知道这些人极有可能是黄河水灾的受益者,但此刻,他也不能着急发火,因为这些官员,很可能不是主谋。
毕竟他们口径统一,显然是提前就商量好的,即便是私下有过商量,那么,真正的主谋,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现在站出来的二十几名官员,皆是五六品官员,说白了,就是马前卒。
站出来的这些人,就是为了试探宋缺态度的。
如今,宋缺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们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既然是代掌河道总督一职,那就是虚有其名,而无实际权力,大臣们这才纷纷退下,没有实权,他们之后就可以随意找一些罪名扣在薛晃头上,到时候,皇帝罢免了他的官职,
他们的利益也没有收到任何损害。
不过,让这些官员没有想到的一点是,徐民贵如今也在济州。
这也是宋缺提前就部署好的。
薛晃是徐民贵推荐的,而徐民贵在济州,他身为礼部尚书,又是宋缺委派的钦差,手中自然有实权,二人配合,就等同于一个有实权的河道总督。
甚至,远胜河道总督。
下了朝。
宋缺找到记录此次朝会的司礼太监,找他要了一份此次谏言的官员名单。
每次朝会。
司礼太监都会记录谏言的官员。
记录他们说了什么,发表了什么政见之类的言语。
宋缺拿到名单,揣进怀里,就离开了朝堂,回到御书房后,才拿出来,细细阅览。
虽然没有了权臣。
但贪腐却一直存在,宋缺这一年多以来,惩处的贪官,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但就是止不住这股贪污之风。
看了名单,宋缺还是有些触目惊心。
利益,往往让人不要命的往上冲,黄河决堤,济州遭难,本就是一件举国悲伤的事情,而朝廷里,却拿这件事,大肆敛财。
而且,敛的还是朝廷的财。
不过现在宋缺没有证据,正所谓,疑罪从无,他手中没有证据,自然拿这些官员没有任何办法,唯一能够盼望的,就是希望薛晃和徐民贵,能够从济州那边找到证据。
毕竟朝廷里的官员贪污,一般都是来自于地方上贡。
朝廷拨付出去的银两,从朝廷里发出,到了地方后,地
方官员则会扣下一大部分,其中,留下一小部分用于解决民生。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