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桃桃:“办了图书证就能,你等我去问问,看看怎么办理图书证。”
许老三苍蝇搓手,激动的问:“那有历史方面的书吗?”
许桃桃:“当然也有呀,你对这方面也感兴趣吗?”
许老三觉得,他家闺女真是个单纯的小呆瓜啊,他说:“我当然有啊!古玩和历史,从来都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啊。”
许桃桃:“那到时候我跟您一起。”
许老三:“这绝对没有问题。”
常喜突然就咳嗽起来,咳咳咳个不停。
许老三作为人家的男人,瞬间心领神会,他说:“也给你妈办一张,说不定有跟做菜有关的书籍呢。咱们全家都学习,谁也不落后。”
瞅瞅,他是多好的男人啊,总是能在关键时刻,仗义的挺身而出。
许桃桃拍着胸脯保证:“一起包在我身上。”
许老三和常喜坚定点头,觉得可以。
短暂的假期一晃而过,开学的日子,转瞬就来。
许桃桃他们很快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而随着知青的回城的人口压力与日俱增和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大丰收。这个秋收之后的冬天,新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就是,国家允许做小生意了。
开放市场这件事儿在首都来说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开春没多久,随着知青开始回城,就已经逐渐明显了起来。街上的小商小贩变多了,而同时,原本到处抓人的投机倒把办公室却一个个像是大了蔫儿的茄子,即便是看到了,也不太管。即便是有人举呀报,都是象征性的管一管,口头教育一下。
至于说像是以前一样抓人,那根本没有的。
他们的态度也让大家看出了个一二三,所以街上的小贩越发的多了起来。像是许老三他们家现在买菜,都是在小商贩手里买,而不去什么供应站了。
小商贩不仅比供应站距离近,还态度好,菜新鲜。
当然了,原来再没人管,政策上也终究是不允许。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是政策允许了。一时间,即便是寒冬腊月,小商小贩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迅速的热闹了起来。
原来的黑市儿也自动自发的变成了市场。除了一些蔬菜,一些大家所熟悉的鸡鸭鱼肉也出现在市场。大概是因为不需要什么票证,所以销路极好。
老百姓靠着这个手里有了钱,一些好吃的人也大大丰富了自家的餐桌。
例如,许老三他们家。
而除了放开了市场,第二个消息就是各地大面积的开始推广小岗村的经验,分田到户。这是个大好事儿,就不说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只说常规思想,大家都晓得,这样会更好。
许家一家五口的户口都迁走了,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而贺嘉一家的户口都在县里,所以也没有什么土地。不过,这却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听八卦。
许朗户口虽然迁出来了,但是他家人总是还在的,而且他爸又是大队长,真的见识了太多。
三个家伙凑在一起,许朗说:“我姐给我写信,说是周三姑家打的稀里哗啦,他家不是看中了陈家的闺女约定了今年秋收之后结婚吗?谁曾想这就要分田到户,分田到户是按人头儿的,可不管男娃女娃,所以陈家就想分完了在结婚。这样的话田地不就是自家的了吗?但是吧,周三姑又不乐意,觉得既然商量好了日子就不能改。再说,他家儿媳妇儿的田地,自然该是他们家的。两家闹成这样,婚事就掰了。现在因为分田的事儿,好些家准备要结婚的,都不怎么愉快!”
许桃桃:“那当事人呢?”
许朗:“当事人有啥想法啊!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谁家不是老人做主。”
许桃桃又想说什么,但是动了动嘴角,最终没说。
贺嘉:“你姐姐给你写信还说这些啊,你们姐弟真是够八卦的。”
许朗嘿嘿嘿的笑,说:“唠嗑嘛!当然有啥写啥。哦对,还有啊,咱们村的造纸厂,以后不给工分了。”
许桃桃失笑:“当然不给工分啊,这土地都已经分完了,哪儿有工分给啊。咋整的?”
许朗:“造纸厂以后就跟城里一样开工资了,现在原有的工人保留,我爸还是兼任厂长;咱老会计章会计也兼任的会计和出纳;袁知青不回城了,也不在村里干了。他留下来在村里造纸厂做副厂长。主要负责生产和销售。他还在村里找了四个人做销售员呢。”
许桃桃他们都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不过贺嘉倒是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儿。”
许桃桃:“不管什么道路都是摸索着来的,也许这对村里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儿呢。”
许朗:“当然是好事儿啊,自从造纸厂开始开工资,村里人都想去呢!之前还闹了一波,不过没啥大事儿,被我爸给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