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嬴政的底线已经降到“只要大秦能好好延续下去朕就不管了”的地步。
嬴政在扶苏这里学到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当爹的最好不要掌控欲太强。非要强行把儿子掰“正”,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这个道理在他的长子身上也适用。
原先嬴政考虑过要不要将长子送去边郡历练一下,打一打匈奴。好好看看大秦是靠什么起家的,怎么能为了仁政丢了血性。
顺便磨砺一下他的脾气,让他别那么固执了,跟蒙恬学学为人处世。
现在,嬴政觉得搞不好他儿子去了边郡也不会改。
身边有个怎么都说不通的扶苏做例子,很难让他不联想到自家长子。万一自家那个骨子里也是这样的,丢过去不仅改不了,甚至变本加厉地觉得边疆庶民日子过得苦,政策还得更仁和一点呢?
嬴政想想那个可能性就觉得窒息。
还不如把人留在自己身边亲自盯着呢!
扶苏一连在朝堂上折腾了好些天,臣子没少欺负,政事倒也不耽搁。嬴政则在努力梳理大秦局势,了解大一统政策彻底施行到位后的各方细节。
半个月满的时候,嬴政突然发现臣子们好像都挺接受良好的。
别看他们一个个整天哭诉太子不做人,该干的活也没因为这个就干不下去。全是嘴上干嚎,实际上半个人都没受影响,仿佛是在假哭。
嬴政:?
扶苏幸灾乐祸:
“我说的吧,臣子们的适应能力都是很强的。他们就是仗着父亲宠臣子,忍不住多嗷几嗓子罢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全大秦的臣子都懂这个道理。面对大家长一样的陛下,谁能忍得住不装个可怜卖个惨呢。
太子这么干,就能得到陛下的呵护。他们学太子这么干,陛下也会说两句好听的哄哄他们。
总结,陛下特别吃软的!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陛下最近好像不如以往那么温和耐心了。上回王绾去哭诉就没得到安慰,陛下甚至都不愿意敷衍王绾一句、承诺会管教太子。
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陛下都会说“此事确实是太子不对,朕回头就说他,他年纪还小,爱卿不要与他计较”。
然后说归说,下次太子还敢。
他们怀疑陛下压根没去教育太子,或者随便教育了两句,见太子不听就作罢了。
群臣:我错了,我不该贪心的。
当初,他们没有珍惜这样的陛下,反而暗地里嘀咕陛下是熊爹宠出了熊孩子。
现在,陛下改了,他开始直接把太子叫来告状了,放任太子当着他的面威胁他们。
王绾开始认真思考:
“老夫是不是应该致仕了?()”
他都这把年纪了,像李斯,早几年就致仕了。就他还不服老,非要留在朝中。
要是他早点致仕,不就没那天的乌龙了么?定是他年纪大了打不起精神,才会在朝会上睡着。
沉痛反思过后,王绾上书请求致仕了。
嬴政翻开折子一看:≈hellip;≈hellip;
嬴政不由怀疑是不是上回给老臣打击太大了,对方觉得丢了面子,不愿意继续留在朝堂上受人笑话。
说到底还是太子造的孽。
嬴政把奏折递给扶苏:
你看你干的好事。?[(()”
哪知扶苏接过看完,随手批了个:
“不行,你之前的事情还没做完。”
嬴政:==
这时代的致仕制度还没发展到后世那种有完整流程的阶段,没有三请三让的说法。一般只有接受禅位,才会进行这么个推辞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