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玄策后退了两步:“阿檀,我要走了。”
阿檀抱着念念,望着他,喃喃地道:“你……多多珍重。”
仿佛和他之间再没有其他的话要说,唯有“珍重”二字,勉强可以出口。
“嗯。”他低低地应下了。
他转身离去,临到门口的时候,又停住了脚步,回过头来,定定地望着她。
屋里烛火已熄,只有隔着帘子的一盏琉璃灯,半是胧明,一切都显得影影绰绰、隐隐约约,包括人的神情以及心思。
“阿檀。”他很认真地问了一句,“能不能让我抱你一下?就一下。”
“嗯?”阿檀睁大了眼睛,她的眼里还带着未尽的泪光,烟水朦胧。
她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就是怔怔地站着、怔怔地望着他。
他不再犹豫,大步走过来,张开双臂,将她拥入怀中,连同念念一起,拥入怀中。
抱得那么紧,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身上的肌肉都绷住了,又是那么轻,像是怕惊扰到她或是孩子,他极力压抑着自己,手臂环在她的腰间,竟有些颤抖。
时隔很久,阿檀又闻到了他身上的味道,高崖上苍劲的青松,流淌下黏稠的树脂,阳光暴晒着,燃烧起来,松香的味道炙热而浓烈。
他的拥抱,仿佛只是昨日,又仿佛不可追思的从前。阿檀的鼻子撞到了他的胸膛,硬邦邦的,撞得她的鼻子发酸,几乎要掉下眼泪。
“阿檀。”他的声音低低的,宛如耳语,“我说过,愿以此身所有,为你尽心效命,不求回应,只求守你一世安乐。”
他几乎是仓促地说完了这句话,放开了阿檀,头也不回地走了。
夏天临到末了,再火热的温度也在夜晚散去,只有他的味道,还残留身畔,或许是他方才说话时,拂过的气息,沾染在她的耳鬓。
阿檀急促地向前走了两步,朝他伸出手去,而他已经离去,其实并未看见。于是,她只能独自一人,抱着他的孩子,在那里站了很久、很久,直到琉璃盏中点着的蜡烛都燃尽了,烛泪冷却。
秦玄策走后,长安城似乎又平静了下来,市井繁华,黎庶安乐,连朝堂之上也没什么波澜。
崔则在七月末祭了泰山神明,将要折返的时候,又遇齐州秋汛,大河决堤,当地官员无能,百姓流离失所,有人遂拦下太傅车驾求救,崔则不忍坐视,遂留下协助赈灾。
很快,听闻太子的病情居然好转了起来,不但朝中大臣,连普通的百姓也为之欢喜,都说道这大约是东岳帝君显灵了,降下福泽予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