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韧莞尔:“狗肉燥血,鹅肉滞气,吃多这些,人满腔热血又气鼓鼓的,哪会是省油灯呢?”
江齐附和:“大人所言极是。所以倪佥事数万人马围城,却不用强攻?”
苏韧道:“此种神机,只倪佥事才知。江齐,你可认得南京太医院内一个同乡名何传馨的?”
“小的认得,可与他不熟。他原是白锣巷里白郎中外孙,城里谁没用过他外公开的膏药”
苏韧失笑:“原来是他!他离开故乡早些,我一时竟没想到。”
“大人的思虑都是为国为民,这些俗事不足挂齿。白锣巷离开您府老太爷创办的学堂不远,八成他还是老太爷亲自开蒙的呢”
江齐口中“老太爷”,便是那位苏塾师。“苏氏学堂”,实为一间茅屋,从没招满过十个学生。
苏塾师是个孤僻老鳏夫,自打认了苏韧当螟蛉子,对外人只说是寄养在外的儿子。虽仅几年之亲缘,但父慈子孝的,乡民都看在眼里。苏塾师早就作古,而苏韧讳莫如深。莫说江齐,就是县内地头蛇,谁能分辨得清楚?
江齐接着说:“早前小的公务出入,常与何传馨照面。近日似不见了他。”
“难怪你。何传馨为南京太医院委派,去了倪佥事大营担任医士。等
我们到了军营,你可相机行事,引他来我们的下处。”
江齐一句话不多问,唯应命而已。
车马再往前行,大路收窄,路口正成“丫”字。
江齐问过了车夫,告诉苏韧说:“大人,咱们离大营已不远了!”
苏韧朝窗外一探,哪里即刻看得见大营
他左手边有座铲型小山丘,象是只竖立起来的簸箕。苏韧心思一动,翻看了下手中的杂谭。
“和事佬”写个地理书,甚为体贴,配有不少手绘。
此山形如其名,正是“和事佬”描绘过的,恰在溧水县城外的“簸箕山”。
据“和事佬”介绍:山上建有座“虎仙庙”,凡是祈愿,百灵百验,多年来香火不绝。
而让苏韧感兴趣的,却是那虎仙庙前有块大岩石,正是俯瞰县城内外及石臼湖的绝佳处。
谭老爹没念过书。可他在世时,常对苏韧念叨一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苏韧入营在即,自然不肯放过这个“高瞻远瞩”的机会,何况此山又不高,决计累不死人。
苏韧这样想,便对江齐说到意欲登山。江齐忙上马前驱,号令着车队往左行去。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山脚下。小山遍栽了桃李果树,红琼绿玉,有甜香扑鼻。
上山有条羊肠道。道口树荫里,蹲着两名锦衣卫。二人见了苏韧一行,忙拽着配刀站起来。
江齐上前拱手,出示应天府腰牌,此二人摇头说:“上峰有令,任何人不得上此山。”
>>
江齐好说歹说,对方死活占着小道,不让通过。
江齐手下人看得火起,这个骂道:“你们是蟹生的么府尹大人面前,非得横着走”
那个嚷道:“好狗不挡道!你们的上峰,管得着我们应天府”
守山的也来了气,回嘴道:“锦衣卫,只认得锦衣卫的上峰!哪怕蔡述来了,照样不让过!”
苏韧至此才发话说:“尔等不可难为二位力士。既是倪佥事的命令,我们不得不遵守啊。”
他言笑晏晏,又是询问二人的姓名,又是夸奖他们的辛勤。
守山的见府尹如此谦和,忙躬身道:“大人莫怪。倪佥事听闻山上有虎仙,特令废绝淫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