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醉里挑灯看剑 > 第2章 青山自在红(第2页)

第2章 青山自在红(第2页)

我推测,真如禅寺山门上的“赵州关”匾,一定是出自虚云和尚的手笔。虚云在他的暮年,特别感到赵州所说的“放下”的重要性。

放下“妄”,放下“执”。否则,你进不了真如禅寺。

原以为进了山门就算进了寺门。却不是这样,两门之间,还隔着一片宽广的田畈。

一进山门,站在可以行车的洁净的田间道路上,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吸引。

一大片平坦的田畈,稻子收过,留在水田里的短短的稻茬,泛着星星点点的金黄。一条溪水在田畈中间蜿蜒流过,宛如围绕真如禅寺的一道彩虹。这是一个久旱的秋天,山下的一些小溪已经断流。这条溪水却仍然水流汩汩,无人捕捞的小鱼在卵石间嬉戏。溪岸及田塍潮湿的泥土,覆盖着青苔和一些羊齿植物。虽然早已过了霜降,它们仍是那么葱绿。畈田中三三两两的枫树,孤秀挺拔,火红的树叶在夕阳中散发着燃烧的诗意。准确地说,这田畈应该是山中的一块盆地。它的四周都是林木茂密的青山。

中国古代建筑,无一不讲风水。宗教建筑也不例外。宋代道士杜光庭,专门写了一本《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全国的道场,分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容纳了道家风水的精华,它们把抽象的阴阳、五行生克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房屋、山水、风向、阳光都显得井然有序,并相信这种排列会产生那种趋吉避凶的神秘力量。这方面,佛家尚无专著,但从我到过的寺庙中,还是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运用风水的匠心。象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普陀山法雨寺、河南嵩山少林寺、北京香山卧佛寺、浙江宁波天童等,莫不依据风水原理,形成了蕴含深刻的建筑理念。站在这个田畈中间,我感到真如禅寺是真正的风水宝地。它的山门,实际是两条小小山脉中的一个豁口。站在山门外,你以为进去就是庙院,谁知入门并非登堂入室,而是见山见水。寺之四周,山翠环绕,略无缺处。更有寺后的岗峦,次递而上,叠叠增高,烟云缥缈,如在佛境。

关了山门,你什么都看不见,进了山门,竟藏着一方绝妙山水。如此风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禅境。

置身在这种禅境中,我忽然觉得历代禅师的灵魂,都化成摇曳的菊花,牵引我的视线,启悟我的心智。佛在这云居山中,并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而是火红的树叶,淡蓝的炊烟和静穆的竹林。这些典雅的风景,显示佛的至爱、至静。

由此,我想起虚云和尚的《山中歌》:

山中行,踏破岭头云,

回光照,大地无寸尘;

山中住,截断生死路,

睁眼看,千圣也不顾。

山中坐,终日只这个,

碎蒲团,没教话儿坠。

山中卧,骑驴骑马过,

主人翁,无梦也烁破。

这老和尚,行住坐卧,皆在山中,他是那样的安祥和沉默。这位得道的禅师,在云雾中也好,在蒲团上也好,他既不思索,更不作任何暗示。大地与心境,皆无寸尘。真如禅寺与他,已经合二为一了。山门内,有山有水,处处鲜活。问题是你必须要走进这座山寺,也就是说要能越过赵州把关的关口,才能进入真如禅寺,或者说,进入虚云和尚的内心。

跨过小溪,快到寺门,路边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白果古树。树下有一水井,名曰慧泉。我走近细看,只见在树下立有一块木牌,牌上写有一偈:

慧泉依在老树旁

映月春秋天地长

一轮古镜涵千影

万载晴光浴太阳

开眼不从人力凿

高流岂逐世情忙

钵盂掷在清霄上

亦任烟云作布裳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景色之中,读这样的一首偈诗,不觉有一股出尘的清气,自我肺腑间生出。在山泉水清,象我这尘世的浊人来此,免不了扪心一问:你生命的激流,究竟是醒世的慧泉还是污世的浊波?掷在清霄上的,究竟是你的钵盂呢还是刺人的矢箭?

我想,许多来游真如禅寺的人,肯定会掬一捧慧泉喝下的。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并不是我自视清高,有意欺谩芸芸众生。而是觉得我不知道应该自何处来消受这一捧出世的甘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