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格格党

52格格党>门阀之上 > 第674章(第1页)

第674章(第1页)

陆昭将案头的纸笔理了理:“军国大事,将军自有方略,江洲虽有我诸多故旧,但仰赖唯有雷霆君恩而已。”

“倒是吾有一事想请教将军。方才玄能法师来此,论及佛教渊源,便引出玄学自郭象之后余波,其中不乏对名教加以讨论,这便谈到了《通道崇检论》,只是此书现已失佚,法师与我正欲补全此节入史,却苦无论据。将军虽从军旅,但家学素有底蕴,不知可否为我等补阙拾遗?”

此时,一卷空白的纸张推向了吴玥。

吴玥眼前一亮,深思片刻,而后道:“《通道崇检论》见录于《江统附子淳传》,提及阮裕与王蒙,此二人都承袭郭象、王弼等人学说。玄学余波,无过乎名教问题。郭象所著《庄子注》言‘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又言‘大小之殊,各有定分’,其意无非是劝人各安本分方能自足其性。如果以小羡大,或是以大羡小,便是不安分。东晋门阀执政,郭象有此论,用以统民,堪称适用。不过,其更作言‘若皆私之,则志过其分,上下相冒而莫为臣妾矣。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则失矣。’此论看似崇尚名教,其实不过是为食肉糜者辩护罢了。”

说着,吴玥提起笔,开始落墨:“若皇后想要引考补阙……王坦之的《废庄论》、李充的《学箴》,韩康伯的《辩谦》都可作以参考。”

侍奉在一旁的雾汐以为吴玥要列书名,然而定睛一看,纸上却写了另一段话:虞氏必亡,可要除苏瀛?

都说口乃心之门户,能一意二用者,已是天赋秉异。

陆昭接过纸笺,看了一眼,浅浅一笑:“王弼、李充、王坦之之辈,不过复述郭象之言。王蒙同时研究礼制,此玄礼双修之人,倡导名教、自然合一,倒并非仅为世族所用,亦可为皇帝所用。倒是不乏有人借佛教教义,来宣扬名教方外之地,倒常引起诸多争执。”说着,提笔在纸上批了一个“否”,随后将纸掉了个头,重新推回给吴玥。

陆昭问道:“其实信仰佛教的士人中也不乏有接受名教之论,认为名教与自然可以合一,譬如阮步兵曾有‘将无同’之论,孙绰亦有《喻道论》。但也有释道安作《二教论》,认为佛教难与儒道混为一谈,不敬王者。史书虽不拒杂言,但若唯持此论,恐怕也将人心惶惶。不知将军可有建议?”

吴玥接过纸笺,看了看,道:“沙门不敬王者之论,东晋桓玄曾有驳斥。桓玄认为君臣之敬本乎自然,而非名教之事,是以沙门虽不崇名教,亦不能罔顾君臣之论。不过桓玄篡晋,此语倒显得颇为可笑了。臣以为,范缜的《神灭论》倒是颇为可用。范缜不信因果报应之说,既无因果报应,也就无所谓不灭之身,也就无有方外之地,方外之人。不过《神灭论》中有不少论点皆出于道家,不知皇后可有著作,以备查详?”

吴玥说着,手同时挥笔,写下另一行字:禁中徐宁兵马可有详实?

陆昭取过纸笺,看了看,道:“佛有五千大鬼,《老子》亦有五千言,或需引入儒家之说。”

吴玥道:“顾欢的《夷夏论》臣会着人呈送,并有昔年汉庭三千牍可进。此外仍有一卷小录,曾记晋人魏阳故事,尚存于荆州友人处,不知皇后可有需要调入洛阳?”吴玥一边说,一边提笔写下一些人的名字,其中有暗中保护顾承业的戍卫名单。

陆昭闻言慨然一叹:“魏阳孝义之举,佛家难望天伦,倒不必多此一举。”说完,陆昭把这份名单交给雾汐,“收好,来日去府库找一找。”

陆昭慢慢站了起来:“将军此去,祝将军旗开得胜,揽功归来。”

吴玥亦起身下拜,然而刚要走时,却忽然想起一事,道:“虽说范缜有《神灭论》,然梁武帝亦有《敕答臣下神灭论》。范缜既为臣子,梁武帝既为人君,此亦属名教,因此范缜之言便难行于世,而人人皆附梁武帝之论。若来日佛家也引梁武帝之论,不知届时皇后将何以答呢?”

梁武帝最终以政治压力把佛教推崇至极高的地位,打压诸多学说,这是教义的无力,亦是人臣的无力。当皇帝为了政治原因,本人扶植僧佞,贬抑诸家的时候,作为范缜的皇后,又当如何反抗?

陆昭没有回答。

吴玥问:“或引王弼之言,崇本息末?”

陆昭没有回答。

吴玥又问;“或引何晏之论,圣人无名如尧帝?”

陆昭依旧没有回答。

吴玥最后抬起头,抬得很沉很重,他望着陆昭:“若不然,则引嵇中散之论,‘圣人不得已而临天下’?”

陆昭最后仍没有回答。

吴玥默默跪地,而后下拜,道:“臣必不所负,今夜拜别皇后,唯祝皇后来日母子平安。”

东晋第一次王敦之乱时,王敦兵入健康,便问王导对于周顗、戴若思两名抵抗者的人如何处理。第一次言,此二人南北之望,当登三司。王导不答。其次又言任以中枢令臣,王导亦不言。最后又问,不如杀掉,王导终不肯言。随后周伯仁为王敦所杀。所谓助人益者无言,则是有异议。为人害者无言,则是不反对。

如今他一问陆昭是否不予追究,二问是否行禅,三问是否称帝自临天下。陆昭皆不答。

吴玥坦然迈出殿门,他明白了她的选择。

第409章执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